劏房林立 喉管亂駁種禍

大廈被指渠管接駁出錯,導致病毒容易傳播。
大廈被指渠管接駁出錯,導致病毒容易傳播。

【本報訊】新填地街20至26號(雙號)唐樓,累計個案近30宗,區內多唐樓,樓宇又多屬建於60年代的舊樓,外牆喉管問題多。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表示,上述唐樓的劏房單位較多,由大廈的外圍觀察可見有單位亂駁喉管情況,估計有單位額外加設3個廁所,擔心若劏房單位將去水地台和廁所直接接駁至大廈的污水渠,加上劏房地台設置不達標,令每次沖水時會出現倒灌和臭味等問題。何形容情況如死症,無法透過簡單改裝解決問題。

促立法規管加快檢查

何鉅業補充,由於相關渠管無安裝U型聚水器等裝置,除會易有臭味外,亦因喉管斜道不足,導致渠管接駁不達標,加上每層坐廁的糞渠並非設有反虹吸管,病毒可以透過地台去水位入屋,但由於涉及改動間隔,業主不會處理。另一疫廈,油麻地上海街163至165號唐樓「碧荷樓」同樣有亂駁喉管情況。

香港廁所協會副主席熊志權昨亦稱,從新填地街24號的大廈外圍看,已明顯看到渠管接駁出錯,令污水渠及臭水渠互通。他解釋,在雙管式設計的水管下,排放洗手和洗面水等的污水渠,會與排放廁所馬桶臭水的臭水渠交叉駁通,如管內有帶病毒的糞便,病毒就容易傳播,促請政府立法規管渠管工程人員要持有牌照。

油尖旺區議員何富榮關注政府的撤離行動,他相信絕大部分居民已撤離,但日前到大廈外圍視察,發現有單位仍有燈光,已即時報警,其後再多3人撤離。他批評政府行動前無通知當區區議員,當局不了解唐樓結構問題,擔心可能因為延遲撤離,令更多人受感染,呼籲官員落區了解。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則建議當區針對舊區修訂強制檢測門檻,改以一個街區計算,議員籲房署加快檢查,亦加強對少數族裔宣傳抗疫資訊。

另外,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柯創盛昨約見房屋署,要求加快公屋喉管檢查工作,他們引述房屋署指,至今已為近10萬個公屋户進行檢查,當中超過九成單位喉管狀況良好,8%單位的喉管需要進行維修,當中大部分涉及住户自行改裝坐廁排污渠管所引致。陳恒鑌要求房屋署加快檢查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