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財政刺激呼聲漸高 現代貨幣理論在中國生根發芽

【彭博】-- 中國政府如今面臨著放鬆債務擔憂的呼聲,數位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主張,當局應該效仿美國,舉借更多資金來刺激經濟。

美國總統喬·拜登正在加大刺激力度以避免重復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復甦過慢的錯誤,與此相反的是,北京正在專注於控制政府債務和遏制金融風險。中國設置了2021年經濟成長「6%以上」的溫和目標,著眼於縮減財政赤字,並呼籲地方政府「勒緊褲腰帶」。

一些與中國政府有聯繫的經濟學家和前顧問表示,這一關注點有誤,因為隨著全球各國政府推出了創紀錄的財政刺激措施、央行買入債券以把利率維持低位,自Covid危機爆發以來政策思維發生了轉變。這與日益流行的現代貨幣理論關係密切,儘管沒有一位經濟學家明確支持這一道路。

頂級政府智庫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劉磊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宏觀經濟中的債務,現在有了新的認識;與私營部門不同,政府可以繼續借新還舊,持續下去的唯一條件是利率保持在低位。

他說,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最近的言論更加關注償債成本而不是總體債務水平是「很有道理」的。

不斷上升的債務水平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鍾去年曾就政府政策為中國總理李克強提供建議。他在4月份的演講中表示,中國應該從美國身上看到,財政和貨幣政策之間的密切配合可能比金融穩定更重要。

中國去年的官方政府債務數字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40%多,用國際標準來衡量是很低的,但其沒有包括地方政府大規模的由表外融資平台持有的所謂隱性債務。當局已誓言降低今年政府總債務與GDP之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中國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般政府財政赤字今年將達到GDP的9.6%,而美國為15%。

在經濟復甦放緩的背景下,中國實施的刺激措施相對較弱,使得一些分析師下調了對今年成長率的預測。相比之下,在美國,GDP預測正在獲得上調。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IMF的預測,背道而馳的財政路徑也有長期的影響,美國是唯一一個2025年GDP料將強於疫情前預測水平的國家。這可能會推遲中國經濟規模勢將超過美國的時間。

彭博经济学家说...

“考虑到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中国政府有减少刺激措施的理由。换句话说,复苏允许中国这样做。鉴于美国经济复苏滞后,美国与中国的情况截然不同。此外,我认为在未来一年、当疫情得到控制且经济复苏,大多数政府将考虑减少财政刺激。中国只不过先他们而行了。”

中国经济学家曲天石

北京的保守立場源於其在十多年前全球金融危機後的經歷。當時,中國發動了刺激閃電攻勢、推動了經濟成長,同時看到債務水平飆升。資產泡沫和浪費性投資引發了對「明斯基時刻」的擔憂,即擔心市場因為不可持續的信貸成長而崩潰。

2016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最高經濟顧問劉鶴指揮經濟收緊信貸,導致GDP成長率在疫情來襲之前的2019年放緩至6%。儘管政府在2020年初增加了支出並打開了信貸龍頭,但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財政刺激力度相對溫和。

中國發改委下屬智庫的前研究員張岸元表示,在之前的去槓桿行動上宣告勝利後,決策者們現在可以軟化對政府債務的立場了。

「我們恐怕要淡化槓桿率水平絕對壓降,更多考慮利率水平下行以及債務展期和滾動,」現任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的張岸元說。

最新數據顯示,隨著政府嚴控支出且地方政府舉債放緩,今年前五個月財政處於盈餘狀態。

前中國央行顧問余永定稱,對債務問題的聚焦限制了地方政府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的能力,從而損害了經濟。

他說,今年的財政政策明顯比去年收緊了,這是錯誤的;中國不應該急於退出刺激政策。

他說,中央政府應該發行更多債券來為地方支出提供資金,並在必要時買入地方政府債券來降低利率。余永定說,通膨原來是政策的主要制約因素,而中國的持續低通膨表明經濟成長一直低於其潛力水平,這就與現代貨幣理論的主張一致。

中國5月份通膨率為1.3%,過去5年平均為2.1%——低於政府設置的上限3%。

余永定多年來一直是中國財政保守主義的批評者,但他的觀點在北京沒有受到重視。官員們去年明確拒絕了讓中國央行直接購買政府債券來實施量化寬鬆的提議。

「為什麼不用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來提高成長率呢?」他說。「如果看到CPI上升和金融脆弱性增大,那就停下來。」

原文標題MMT Makes Inroads in China With Calls for Bigger Fiscal Stimulus

(新增最後七段)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