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颱風 蠢蠢欲動

六月中,強烈熱帶風暴「苗柏」為香港帶來今年首個八號風球。不過未必有太多人留意到,它跟上星期的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一樣,都是南中國海形成的熱帶氣旋,又稱南海颱風或土颱風。

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一般來自西太平洋或南中國海。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統計,達到熱帶風暴級別以上的熱帶氣旋,每年平均數目有 25.6個。其中南中國海生成的熱帶氣旋只佔整體少數。

南海颱風的形成,基本源於溫暖的海面水溫,不過大氣低層跟高層氣流未必完美配合,所亦從衛星雲圖上分析,對流雲團結構一般呈現不對稱,偶然亦會發展出明顯「倒轉逗號型」雲團。也是這個原因,颱風系統南側的風勢和對流比較強,而北側比較弱。

南海颱風一般強度不大,生命週期亦比較短;同時形成後往往距離廣東沿岸不遠,預報員發布預警要爭分奪秒。上星期的風暴塔拉斯從7月13日的熱帶擾動醞釀24小時至7月14日升格為熱帶低氣壓,內地中央氣象台不敢掉以輕心,早於當日中午前發布 <<重要天氣新聞通稿>> ,預告當晚風暴的發展可能性。天文台則靜觀其變,在中央氣象台及日本氣象廳先後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後,才將低壓區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7月16日塔拉斯掠過海南島,及後再登陸越南後減弱。不過在塔拉斯殘餘雲團加上季風低壓的共同影響下,珠三角範圍連日持續暴雨,從15至18日,香港天文台累積雨量有348.7毫米,已經接近7月平均總雨量376.5毫米。而根據最新數值天氣預報,接近週末南海可能再有颱風生成,並且可能吹襲廣東沿海一帶。

南海颱風,蠢蠢欲動。西南季候風及跨赤道氣流(即由南半球橫過赤道進入北半球的氣流)是颱風形成的必要條件,踏入七月中,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及跨赤道氣流開始向東伸展進入南中國海及西太平洋,因此當局預報員要留意隨後幾個月,影響華南沿岸的天氣系統除了熱帶氣旋,還有季風低壓帶 (monsoon gy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