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號申遺 今夏露新貌

【星島日報報道】八百多年前的南宋年間,一艘載着外銷瓷器的中國商船,由福建揚帆出海,沿着海上絲路向西航行,卻中途在廣東陽江海域沉沒。這艘見證中國航海業鼎盛期的古木船,一九八七年被英國考古隊意外發現,為還原海上絲路的歷史提供珍貴資料,被命名為「南海一號」。 二○○七年十二月,國家文物局決定把「南海一號」船身裝進特製的沉箱內,由起重船「華天龍號」將整體打撈上岸,隨後平移到陽江海陵島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特製水晶宮中,開放予公眾參觀,每年吸引約二十萬人次到訪。 隨著「一帶一路」國策的提出,「南海一號」格外備受關注。二○一五年,陽江當局為「南海一號」提出申遺建議,去年十一月起進行閉館改造,今年七月將以全新面貌迎客。香港新聞界「一帶一路」採訪團近日到訪陽江,破例獲准在閉館期間參觀這艘沉睡的古木船。 館長曾超群說,「南海一號」裝載的文物,估計多達六至八萬件,目前已清理出一點五萬件。博物館改建後,裝有「南海一號」的「水晶宮」將安裝集氣罩,罩內保持恒溫恒濕,可以給文物更好的保護,觀眾還可以通過透明的集氣罩,直面考古全過程。 曾超群表示,船上文物不少帶有濃郁的異域風格,如用來吃手抓飯的大碗、中東人喜愛的金器,以及裝香料的小瓶等。他指出,「南海一號」是屬於全世界的,在考古過程中,館方不時邀請包括東南亞、土耳其、日本等國專家一起探討交流。他希望在「一帶一路」的戰略下,以「南海一號」為載體,能帶動陽江以至廣東在旅遊、文化、特別是考古方面的交流合作。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