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寫文章真的好」

【星島日報報道】黃敏剛逝世,終年七十歲。 很多年前,曾經訪問他,元祖《東周刊》時期,內容甚至不記得了。 對他印象最深刻的,與訪問無關。反而是初見面,寒暄時的一句話:「你們做記者,可以寫文章,真的好,可以永遠保存下來。」 筆者的即場反應,是「言重了」。寫稿,也是一種職業,有甚麼稀奇?又不是蔡瀾\亦舒\金庸。 《東周刊》要交採訪稿,《東方日報》又要交專欄稿,日日寫,周周寫,工作一部分,很認真的做,有機會刊登,已很滿足。 當時只道是平常。黃生相貌敦厚,態度誠懇,直覺他是說真心話。後來,跟聰明朋友提起,她這樣看:「可會是表示禮貌和尊重?很多被訪者,對傳媒也是說類似的話,希望你別寫衰他們。」 或許。也見過不少這些朋友,沒惡意,場面上吹捧兩句,另一邊又回贈,花花轎子人抬人,江湖有江湖的規矩。 可是在那一刻,黃敏剛是認真的。亦因此,留下這個莫名其妙的印象。 及至很多很多年後,才逐漸明白。 原來人到中年,特別是男性,可能自覺來日無多,內心開始滲出一種苦澀與無奈。 我們每日勞勞碌碌,營營役役,很多時候,大半生就此過去,一事無成。 或,跟足國家\民族\社會指引,即使百分之百做齊,個人卻沒有滿足感,轉眼又有新指引出台,精力有限,逐漸追不上。 即使略有成,時間過得太快,轉眼又被遺忘。怎辦?唯有修橋補路,捐錢興醫辦學,建老人院,甚至上電視《歡樂滿東華》等等。只希望,你們記得我。 論成本效益,倒不如寫文章。說到這些話題,又要推孔子他老人家出來:「唯文章留後世。」尤其是現在有網絡、有雲端,只要發文上載,理論上,可以流傳千秋萬世,甚至不用出書。像本文,就悼念黃先生的一句話,從此留在大家的印象里,原來他早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