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布農族部落體驗 入山射箭吃烤肉

【經濟日報專訊】在旅途中體驗當地文化,甚至走入當地人的生活,早已成潮遊的一種。 早前去台東體驗布農族生活,台東不但有好山好水,還有豐富的原住民文化。 我們行山學打獵燒烤及學習八部合音,此得力於族人不願自家文化褪色,打開門戶讓外界認識。 烏尼囊是祝福 今次到台東縣延平鄉永康村體驗布農族生活,村子約有500多人。布農族一般居於海拔1,000-2,000米之間的山區,而最早聚居於南投縣,後來經過幾次大遷移,往東至花蓮,南至高雄及台東山區。 初走入位於永陵山、布農族大本營的「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好奇「烏尼囊」三字之意。原來是布農族語音譯,意思是祝福、感謝。 工作坊三字,令人聯想做小手工藝之類,其實是認識生活及文化,由布農族的王美華及丈夫胡明智大哥一起經營。夫妻二人最初在梨山種茶,後因遇颱風經營困難,就回到自己的故鄉,尋覓出路時,亦尋回自己的根。從前美華少有提及自己的原住民身份,後來在生活中學習及感受到更多,於是希望把漸褪色的布農族文化延續下去。他們有車接載旅客到永陵山腰的大本營。 拉着繩子攀山去 在工作坊前布滿一地小米穗,小米對布農族及其他原住民族都相當重要,用來釀酒、煮粥及做小吃等,有朋自遠方來,會請他們喝小米酒。 要強身,當然要行山健體,據知,布農族在養生及吃的方面也有不少智慧。 出發行山,我們先跟布農族的大哥們去拜神,問何解,說他們外出、打獵,會去拜神求順利。今次亦如是,求大家平安、順利,半開玩笑說,求沒受傷,不流血。我一聽,想:山路不太難行吧?當日沒穿行山鞋呢。 行山初段,路不算難行,只是雜草多。忽然布農族大哥好似看到一些蛛絲馬迹,原來是一些動物的腳印,他教我們看,幾經「辛苦」才看得出來,但一離開再回頭看,又看不到原位置的腳印。山路愈行愈難行,有碎沙土小斜路,非常跣腳。有時甚至要往上攀爬,雖只是幾步,但小記不擅行山,有點吃力。但部分同行人認為山路不難行。 不血腥的打獵 終於有玩意,就是學射箭學獵山豬,但完全不血腥,我們真的是射山豬……是山豬圖箭靶。彩色的山豬圖,豬樣肥嘟嘟,一身肥肉被劃成幾部分。小記乍看以為是豬肉分布圖,即是教人認識哪部分是豬腩、豬脊似等,但再細看肥豬圖,圖上各部分有數字,即是射箭所得分數。有玩意,大家的情緒都有點高漲。學習射箭技巧後,隨即分成男、女子組比賽。已忘記誰勝誰負,大家專注的是自己可以拿多少分。有人份外有天份,二、三箭後就差不多拿滿分。 獵豬完畢,繼續上路。我們拉着繩子沿陡峭的山路攀爬,硬着頭皮,曾有一刻後悔沒穿着行山鞋。但好快此念頭消失,專注攀爬上山。步步為營,漸入佳境,終於抵天馬行空觀景台。 特色住家風味 站在觀景台,即是站在中央山脈,可以欣賞到遼闊開揚的花東縱谷的美景。景色美得有點震懾人心,不得不讚歎上天的鬼斧神工。常掛在嘴邊的花東縱谷,終於有機會俯視遠眺它的面貌。在觀景台的一邊,是燒烤設施,大家一同烤豬肉,小記吃素,烤菇吃。 輕鬆小休後,返回工作坊,品嘗地道午餐。長桌上全是美食,有竹筒糯米飯、葱花炒蛋、薑葱燜雞塊、烤腩肉、烤番薯及烤魚等,是特色住家風味,跟在餐廳吃的不同,還有受我們歡迎的小米酒。飯後,走至森林的百年神木 -- 茄苳樹下,看布農族表演的八部合音及報戰功,前者人與人彼此牽手及製造聲音跟自然和合,還邀我們加入。後者,是邊喝酒輪流講自己的威水史。最後,學造小米糍,用大木棍槌小米糰再掰開小塊,沾花生碎和砂糖,鮮黃小米糍,比糯米的更煙韌爽口,美味。吃着甜點離開,感覺似豐收。 ﹏﹏﹏﹏﹏﹏﹏﹏﹏﹏﹏﹏﹏ 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 地址:台東縣延平鄉永康村泰平路 82號 預約:+886-933 495 730 網頁:www.facebook.com/uninang.taluhan ................... 旅遊 Info 簽證:持BNO或特區護照在香港出生或1983年後曾到過台灣,可在網上免費自行申請簽證;如申請落地簽證須付300元新台幣,查詢:www.immigration.gov.tw。 天氣:11月份台東氣溫平均攝氏23.3度 機票:乘中華航空,來回香港及高雄,在網上預訂10月下旬機票,每位1,275港元起,已連稅及附加費。網址:www.china-airlines.com。再在高雄乘火車去台東。 住宿:台東GAYA度假酒店,雙人房,每晚5,390元新台幣/約1,418港元起。 網址:www.gaya-hotels.com。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