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要臣死,五四遺毒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句話,一般在舊小說用的,其實是臣子用來威脅君王,因為這句話說出之後,文武百官就來維護,令君王面子難看。那些終日說要殉國的臣子,才是討厭的。就好像明朝的海瑞一樣,非常的令君王討厭 。忠言但幼稚不世故的諫官,比奸臣、貪官更令皇帝苦惱。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什麼君要臣死?歷代的帝王真的有這種權力嗎?要將一個臣子證實是逆旨的叛逆,丞相同意了,才可以處死的。習近平現在也沒有這個權力啊。君要民死,是可以的。君要臣死?談何容易!你看林鄭月娥夠霸道了吧?她也奈何不了一個教育局資助的小學校長。

這些誤解,都是出於民國之後廢除科舉,現代文人不一定都做官,更無法接近帝王。故此不知道朝政。古代科舉之後是多數做官的,考殿試就是親自由皇帝主考(評卷的是尚書),在皇帝面前與尚書大人對答的!現在大學畢業,很少做官,故此無法知道官場的事。現代文人即使考了博士,也沒上過朝廷。只能在幻想皇帝有多極權之類。 我以前就給中文系的學生讀康熙皇帝的退位詔書,看看康熙如何嘲諷大臣。大臣可以隨便拂袖而去,告老歸田,留下爛攤子給皇帝收拾的。皇帝呢,康熙老爺說,是不能隨便辭官的。我為什麼懂得的政治比其他政治學的教授要多?好簡單的,我做了十年高官,算是士大夫了。

蔡元培為什麼做校長這麼寬容呢?因為蔡元培做過教育部長,之後才是北大校長。他也是清朝的進士、翰林院編修,是清光緒十六年(一八九O年)庚寅恩科貢士,因故未參加當年殿試,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壬辰科補殿試,中二甲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他參加過光緒皇帝的殿試的。黃毓民先生常常推舉蔡元培做校長百花齊放,他就不談蔡元培是前清進士、教育部長。是清朝的人比民國的人寬容。故此蔡元培去外國遊學,是不讀學位的,因為他已經是清朝的最高學位持有人:進士、翰林。而以我現在年老之後的能力,我連舉人都考不到,莫說是進士。雖然在光緒皇帝時期,有酌情的做法,在外國讀到博士的,可以在殿試用外語考試,另外授予進士。清朝那些制度,恐怕我們現在也比不上。

以上的東西,都是我在德國哥廷根大學的漢學系學到的,漢學系老師對王朝中國那種仰慕和崇拜,比起我們崇洋更加厲害。

沒做過帝王,不知道帝王艱難,情有可原。沒做過官,不知道官難做人,也情有可原。然而習近平如何受下屬刁難而動彈不得,大概見過了吧?習近平現在也動不了中聯辦的小主任啊。五四時代的幼稚東西,是民國遺毒,但我們只知道共產黨惡毒,但不知道民國惡毒。共產主義思想是由民國出來的,由五四運動出來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