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儉任內五味交集 樂見生涯規劃入校園

吳克儉認為,生涯規劃是把人力資源與教育結合,讓學生為個人職涯發展先知先覺。

【星島日報報道】「如果甚麼都不做,現在可以相安無事,但五年、十年問題就會浮現」,還有兩日便將卸任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接受本報專訪坦言,任內經歷五味交集,但他樂見任內完成多項政策承諾,尤其他以人力資源專家背景,把生涯規劃帶入校園,他坦言不希望有學生「揀錯科」或違背自己興趣。卸任在即,他念念不忘是港生的發展空間,而「一帶一路」正是出路。 本身是人力資源專家的吳克儉,一二年應邀出任教育局局長,曾被質疑是「外行人」,但他認為正需為本港教育帶來一點改變,「以往發現大學畢業生的第一份工,與原先主修科目有關的比例少於五成;很多人畢業後,甚至進大學後始發現主修科目,根本不是自己志願及興趣,但發現時已經太遲」。他指推動生涯規劃把人力資源與教育結合,旨在避免這些遺憾出現,「讓同學早點認識自己,早一點分析,接受更好的輔導,令中學階段已有生涯規劃的思維;老師也有專業培訓,讓他們為同學提供本地、外地、內地的職涯資訊,多些貼身、專業的意見輔導」。 近年政府大力推動商校合作,主動帶學校走進大型跨國與內地企業,為學生爭取實習交流機會,也讓教師走出校園,了解學生未來面對的職場環境,「也許你會說這是HR(人力資源)的概念,無論怎樣說都好,我們須迎合社會需要與人才發揮」。 吳克儉承認「工字不出頭」、學生只側重成績決定選科等社會觀念一直存在,「觀念是需要變,但不是你說變就變,要給予條件帶來改變」。他坦言對生涯規劃寄予期望,相信同學多了解發展前景後,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生涯規劃會潛然默化,學生慢慢會自發,不再是被引導,那麼我會很高興」。未來幾年,教育局將向僱主等持份者進行調查,以科學化方式檢討生涯規劃,「因為我們不可以兒戲地面對同學們的未來」。 提到本港學生的出路,吳克儉不禁憂心忡忡,因為周邊國家的人才競爭激烈,本港不能不聞不問,「東盟國家有許多優秀學生,他們的水平以往我們不知道,前一陣子我外訪緬甸,參觀當地的外國語大學,見到日本、韓國、土耳其學生很多,都很進取,他們的國家都是科技先進,為何仍願意去學緬甸文?因為他們看到當地開放的機遇,我不禁問香港學生去了哪里?這正是我所緊張」。 他認為「一帶一路」正為本港學生開拓新機遇,提高本港學生與沿線國家接觸與認識,達至「民心相通」刻不容緩,教育局將推出「東盟國家姊妹學校」計畫,讓本港學校與內地、東盟國家學校配對,「我到泰國訪問才一天,下午跟當地教育部門談,當晚對方已二話不說,有五所中學可以跟香港配對姊妹學校,可見他們知道帶來好處」。 回首他五年來的局長工作,吳克儉的總結是還是亡妻生前的一句話,「如果甚麼都不做,現在可以相安無事,但五年、十年問題就會浮現」,他笑言過去五年是「刺激、多姿多采、多樣化」,值得花點時間去整合一下,把自身經驗傳承,至於是撰寫回憶錄,抑或專欄則未定,但他準備深度旅行、看書,為退休後作了生涯規劃,「很多事情因為以前太忙,不懂得欣賞與了解,留待退休後一百天去做」。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