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宇健筆|港股又破底 等救不如自救|Ken Lui
記得月初時已提醒投資者,9月未是最差的月份,因為往往10月才是全年股市表現最差的日子,結果不幸言中,即使阿爺接連出招救市也於事無補,隨著美國10年期債息曾破5厘創16年高位,中港股市於上周五齊齊跌至去年11月以來低位,其中一個主因是市場缺乏資金,自十一黃金周完結之後,港股已經無邊日試過有過千億元成交,莫說是細價股,就連中價股,都驚買入後隨時走唔到,投資者根本連買入的動力都無。
根據港交所(0388)最新公布的第三季業績顯示,首9個月平均每日成交額1,097億元,按年跌12%,但第三季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進一步縮減至984億元,若單計股本證券於第三季的日均成交額更只得870億元。市況低迷,港股只能被數隻大股主導,騰訊(0700)、阿里巴巴(9988)、美團(3690)、盈富基金(2800)等每隻平均每日幾十億元成交,三、四隻加埋已佔大市2、300億元成交,所以莫說細價股,就連中價股都極少人願意買入,因為買咗驚走唔到,再加上10個交易日中有7個交易日都是跌市,令整個市場氣氛極差。
我最近做了個小統計,發現過去50天平均成交金額超過1,000萬元的股票,全港只有460隻,如果過去50天平均成交金額超過1億元的,就由460隻減少到128隻,換言之,每日成交額不足1億元的股票,佔了整個港股超過九成,換了我是基金經理,都無意欲入場了。
踏入第四季,阿爺接連出招救市,其中中央匯金相隔8年後再度增持建行(0939)、工行(1398)、農行(1288)和中行(3988)四大國有銀行A股,而且表明6個月內會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四大行。兩日之後,中證監宣布嚴格限制A股沽空,包括把保證金比率由50%上調到最高100%,並禁止上市公司管理層透過沽空「變相減持」。阿爺出招,恒指確曾經上過18,300點,但之後就沒有然後,還要跌落年內低位。
來到10月下旬,市場最關心即將公布的施政報告有何好消息,其中已有傳媒放風樓市只會減辣而不會全面撤辣,至於股票印花稅,相信減了也吸引唔到多少外資回流。與其望天打掛,不如化被動為主動,近期陸續開始有公司公布第三季業績,大家不妨留意一些高息優質股首三季的表現,從而揀些坐得輕鬆、有基本面兼有對沖效果的股票入手,似乎更為上算。
呂宇健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