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松崗:港交所朝「3個中心」進發

【經濟日報專訊】回歸20年,香港資本市場逐步發展證券外業務。港交所(00388)主席周松崗回顧過去5年,港交所剛好處於轉折點。 他認為,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以至各項互聯互通計劃「都提供好的基礎令港交所轉型,由本地的證券交易所變成國際性、多元化的交易所和結算所。」 冀以「香港集團」品牌覓突破 周松崗接受本報訪問時重申,港交所正朝向成為中國的國際財富管理中心、離岸人民幣風險管理中心和資產產品定價中心「3個中心」出發,並認為港府應集合監管機構、市場人士,以「Hong Kong Inc.(香港集團)」爭取突破。 港股總市值回歸以來急增近8倍,至28萬億元,但不論是4大內銀、電訊商等巨型國企,以至快速冒起的騰訊(00700),大多集中於回歸首10年上市。2012年獲委任為港交所主席周松崗稱,上任時了解香港不能獨沽一味集中股票市場,需更多突破,由傳統銀行、證券為主的市場,逐步擴大至其他方面。 助內地管理儲蓄 國際配置 周松崗認為,香港不單可以為內地企業籌集資金,也要發展新方向。首先,隨內地民眾儲蓄愈來愈多,部分儲蓄需要配置在國際,滬深港通可作為第一步,助中國投資者「在家門口買香港上市股票、結算」,成為中國的財富管理中心。 另外,隨人民幣獲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納入為SDR籃子貨幣,不同國家甚至歐央行都啟動購入人民幣資產,風險管理需求應運而生,港交所也發展人民幣貨幣、利率衍生工具,爭取成人民幣資產管理中心。 周松崗又稱,收購LME後一直期望把中國、國際市場在大宗商品上接軌,包括在前海建立商品交易平台,正是希望中國不單是商品用家,也能在定價權反映應有影響力,令香港可擔任其資產產品定價中心。 周松崗承認,要在上述發展取得突破,難免需要市場、政策支持,港交所在建立基建需時較短,但坦言政策突破時機、甚至優先次序都難以斷言,但也補充:「聽過這麼多『通』,始終在一兩年間都會有成事,好少聽這些事完全失蹤。」 政府可協調 港交所證監 港交所、證監會同為香港證券市場的監管者,但近年雙方屢被指在爭議事件有不同意見。周松崗承認,雙方定位不同,未必能在所有時刻能完美協調:「港交所有前綫監管角色,但更大角色在發展市場,證監會則是規管角色。兩方8、9成時間可以協調,得到共識,但有些時候是協調不到。」 周松崗強調滬港通、深港通是雙方能協調的成果,若雙方可協調更好,也可以爭取更多機會。 他強調政府有其協調角色:「政府作為整體經濟管理者,需拿揑準確,協調和推廣市場。政府不應偏袒,但需做有把握的工作。」他期望,候任特首林鄭月娥貫徹有為,不完全交由市場負責,而是有協調角色。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