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信託傳摸底中融債務 中信建信奉命 助解停兌危機
中融信託「爆雷」和「停兌」事件有新進展,繼早前傳出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月已成立工作小組了解其債務和風險後,彭博引述消息報道指出,經監管部門協調,兩家國企中信集團及建行(0939.HK)旗下的信託公司、中信信託和建信信託已成立工作組,穩定中融信託的經營。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稱,監管機構為求確保金融體系穩定,安排兩家大型金融機構,對中融信託進行債務「摸底」,反映對面臨困境的影子銀行的風險化解鋪平工作交託在國企手上。據報,中信信託管理資產規模達1.54萬億元人民幣,建信信託則達1.45萬億元人民幣。
中融大股東謀主動A股退市
相關工作如何化解危機暫是未知之數,惟中融信託的單一最大股東經緯紡機(000666.SZ),日前宣布擬以股東大會決議方式主動撤回股票在深交所的交易,將在下月15日召開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表決。經緯紡機持有中融信託37.47%股份,並是國企中國恒天旗下子公司。
經緯紡機稱,由於市場變化,公司經營面臨重大不確定性並造成重大影響,為保護中、小股東利益,根據相關規定,經公司股東中國恒天集團、中國恒天控股提議,並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作出上述決定,相關議案獲得獨立董事一致通過。
經緯紡機提示,終止上市尚須經出席股東大會的全體股東、所持有效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而且要出席大會的除了單獨或合計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以及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外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通過後,股東有權以每股9.24元人民幣,換入中國恒天集團股份,惟不包括恒天集團自身和中紡機集團。
分析:可保護經緯紡機小股東
內地傳媒引述華西證券非銀分析師羅惠洲分析指出,上市公司在自身財務資料沒有觸發退市條件的情況下,主動及時退市,體現了國企擔當和對中小股東的保護,如果中融信託事件不斷發酵,可能影響經緯紡機股價一直下跌,對小股東帶來更大傷害。
據悉,中融集團其他主要股東包括中植集團、持股32.986%,哈爾濱投資集團和瀋陽安泰達商貿,則分別同樣持股21.538%。
內地經濟復甦動力未如預期理想,加上內房債務危機加劇,投資者對估計總值2.9萬億美元的信託行業的擔憂加深,甚至有市場人士呼籲中國政府採取更積極的寬鬆政策,讓信託公司取得更多流動性用作兌付之用,以提振市場信心。
上周初,人民銀行旗下《金融時報》引述中融信託相關人士回覆,聲言目前經營正常,上周由其主動管理的多個產品完成到期兌付清算,官網仍有產品如常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