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戶嘆垃圾徵費負擔大 或有人到超市取膠袋「偷雞」裝垃圾

【on.cc東網專訊】每個月數十元對於普遍市民而言就如吃個快餐一樣,但對基層而言就份外沉重。立法會今日(26日)通過垃圾徵費草案,預料以3人家庭為例,大概每月需繳付30多港元的棄置垃圾費。雖綜援人士可獲每月10港元補貼,但有正申領綜援人士表示,資助或未能完全涵蓋收費,仍有一定負擔,又不排除會有人到超市提取平口袋,把垃圾亂掉。關注團體指,不少劏房戶從事散工,未能領取綜援而無法領取補貼,憂徵費落實後會增加經濟壓力。

居於旺角道一個70呎劏房單位的67歲麗姐,生活在一劏24床位的單位,廚房與廁所共用,所有人的垃圾都是丟在同一個共用垃圾桶,人多垃圾量大,自然很快滿瀉,但未有人會主動去棄置,業主又不常派人清理。麗姐說,有時有房客會直接在膠袋內如廁掉進桶內,由於自己的單位最近,常被異味困擾,只好自己掉垃圾。

麗姐認為,每個房客各自承擔自己的廢物徵費,但自己因糖尿病無法工作,每月依靠8,000港元的綜援維生,僅房租連電費亦要近3,000港元,她坦言平時的垃圾多為外賣,會吸引老鼠,難以一個月掉一次,或許一個月要使用30個特設膠袋,「我係窮嗰啲梗係畀唔起。」她坦言很多人不希望要付費掉垃圾,不排除會有人到超市取平口袋再把垃圾掉到一旁,認為政府可考慮為基層提供垃圾收集處,讓大眾免費使用。

居於劏房的單親媽媽余女士指出,其丈夫早年離世,家庭失去經濟支柱,只能變賣內地物業套現養家,其兩名女兒目前就讀大學,加上劏房租金及水電費,每月即使不吃不喝,支出已高達約6,000港元,為省錢不時以即食麵及麵包果腹。早前疫情肆虐時,更「連口罩都無錢買」,要到社福機構領取防疫物資,認為垃圾徵費將對基層構成經濟壓力,期望當局提供津貼。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成員鍾惠賢指出,不少劏房戶主要就職散工,疫情下收入不穩,亦因無領取綜援,不符領取補貼資格,擔心垃圾徵費落實後會增加他們經濟壓力。她又指,不少唐樓是三無大廈,欠缺法團代表負責公用地方維修及清潔,地下亦沒有鐵閘,以往不時有人把垃圾棄置在大廈內,擔心垃圾徵費落實後情況加劇。她認為當局應盡快公布執法等相關細節,並加強宣傳及教育工作。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