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人語】尋找跨周期投資主題

【基金人語】尋找跨周期投資主題

上周六東驥基金舉行網絡研討會,邀請JP Morgan及威靈頓基金一起探討今年底及明年首季投資策略,投資者面對經濟循環周期上升及下滑,採取相應增減持策略及尋找不同類型投資產品,才可協助跨過經濟盛衰周期和保持增長,故愈來愈多投資者留意持續增長型企業,但怎樣才可以保持增長?

筆者曾擔任法國價值投資龍頭基金公司Comgest顧問近10年,其旗下基金主要投資於不受經濟循環周期影響的股份,此為其最大特色,既可更專注一些高速增長類別股份,如科技、醫藥等板塊,又可不需理會購入時機,並長線持有這些高增長股份;現時去全球化、地緣政治等因素相互糾纏,投資者更需要此策略。

美國科技股勝算高

當然這類型企業必須擁有非常關鍵的知識產權及相關重要或創新技術等,除有助跨越經濟周期外,更可為企業及行業整體帶來結構性增長機會,避過經濟周期高低潮和協助持續增長,待這些科技逐漸發展成熟及被全面使用後,其他具創意的新產品或替代品、服務陸續湧現,就可以進一步擴展市場。

由於科技發展無遠弗屆,量愈大、成本愈輕,有助於提升利潤,加上高透明度,必然博得客戶及所有持份者歡心。

經過美國聯儲局為了應付通脹上揚而急速加息後,市場相信利率及債息已出現雙頂,故科技板塊乃投資首選,可惜中美博弈及中國加強監管科技企業,美國亦於本月中推出更嚴厲的晶片出口管制,影響適用於輝達(Nvidia)總處理性能4800或更高的晶片,必然影響中國科技和各方面短期發展,令美國科技發展大幅領先中國。各位宜優先考慮增加投資於美國科技類別,小部分資金也可分散投資於歐洲、亞洲及中國等科技股。

根據JP Morgan統計,過去10年美股每年回報達11.9%,為地區之冠;其次最大波幅率(其中一項風險指標)是中國A股,達23.9%。

若以過去10年計算風險後回報而論,美股較中國股市差異和優勢更大。參考過去歷史數據,若投資於科技板塊的話,更應選擇美國科技股,勝算更高。

AI軟硬件前景秀麗

眾所周知,人工智能(AI)為各行各業貢獻極大,效率也非常高,未來AI發展愈益成熟和專門,可為個別行業提供適切服務,AI服務供應商便可收費和產生盈利。企業使用AI可提升效率、減少人手、更精準和快捷等等,如微軟快將向企業客戶推廣AI付費軟件Office、人工智能助手Microsoft 365 Copilot和ChatGPT等,同樣採用大語言模型,提供即時把語音轉化為文字等功能。投資AI共分為4層架構︰

1. 最底層為晶片生態系統,這能解釋為何今年輝達股價爆升兩倍多,股價高峰曾達502.66美元,奈何現時因美國制裁中國及禁運高級晶片,直接拖累其股價從高位下跌約20%,至400美元左右,若美國制裁政策繼續深化下去,勢必再度影響晶片製造商如輝達等。業界早前曾預計全球晶片潛在市場規模有機會從2023年300億美元勁飆5倍,至2027年1500億美元,複合增長高達每年50%,若非美國因自身利益而傷害其企業利益,此股股價仍存有非常龐大上升空間。

2. 第三層為基建及推動者企業,不少大型科技股均位於這行列。

3. 第二層為基礎模式,全部皆屬巨型科技企業旗下程式公司,包括Open AI、LLaMA、PaLM2及Titan等。

4. 最頂層為應用如Bard、CodeWhisperer、ChatGPT等。

估計全球AI軟件潛在市場將從2021年3000億美元,上升至2026年8000億美元,每年複合增長率為25%,頗為吸引。

總的來說,這幾年乃AI高增長期,宜把握AI投資良機,當然AI發展必須配合其他元素,如雲計算、數碼化、軟件、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數據處理能力能否趕及爆炸式上升、自動化汽車及機器、電子支付、串流媒體電視、數碼廣告等等。

回顧東驥模擬組合,截至今年10月31日一周下跌0.13%,年初至今表現為-6.59%,成立至今累計升幅達747.52%,平均年化回報為8.34%。

聲明︰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所提及的證券。作者所屬東驥旗下基金及客戶組合則持有輝達,並有可能出售上述公司的股份。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網址︰www.pegasus.com.hk

電郵︰fund@pegasus.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