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人語】新能源中長線投資機遇
最近港股走勢非常沉悶,波幅範圍不足千點,只在19500點至20000點間浮沉,幸而一眾行業股份輪動調劑市場氣氛,各位不妨研究可供中長線投資的板塊,「中特估」熱潮暫時退卻,近日新經濟股因業績優於預期而反彈,中國軍工股亦不斷爆升。
電力股乃另一閃耀板塊,儘管中國經濟復甦較預期緩慢及遜色,炎炎夏日快將來臨,新聞報道指中國數個省市非常高溫,包括北京、西北、華北、華南等地區氣溫均超越攝氏30度,製造業及其他工商業也緩慢地回復過來,耗電量必然大增,令此板塊股票備受追捧;恒指公司已於5月12日宣布華潤電力(00836)晉身恒指成份股,現時恒指共有80隻藍籌股,距離目標100隻尚欠20隻,此板塊將更吸引眼球。
傳統公司傾向轉型
面對氣候變化及研發潔淨能源等大趨勢,迫使許多傳統電力公司必須轉型,尤其是潔淨能源,以華潤電力為例,潔淨能源業務只佔20.65%,火力發電仍佔79.35%,可見轉型長路漫漫。投資者必然問道:究竟購入傳統電力股及靜待轉型為佳?抑或百分百直接投資於新能源股?但新能源股尤其是氫能源企業起初可能虧本,故短期風險較高。
現時舊能源企業盈利不俗、派息穩定及發展成熟,若及早轉型和早着先機,有機會保持派息及盈利增長,倘若舊能源企業轉型緩慢或延後,未來或要付出更大代價、需時更長及增加風險,可能會影響盈利增長,必須視乎各國政策及企業競爭力才可判斷。
綜觀全球石油業,現時大部分石油企業派發高息,中長線仍較穩定,卻同樣面對轉型所產生的風險,舊能源企業亦因環保及政府政策等而減少投資開發舊能源項目,小部分資金用作收購仍然虧損或盈利偏低的新能源項目,大部分資金則增加派息及回購股份,支持目前股價及回報。
各國加快研究氫能
如新能源行業成功發展,必定吸引創新型競爭者加入戰團,冀望茁壯成長及表現優於舊能源企業,但創新型競爭者派息欠奉,股價和企業增長速度才是吸引投資者之亮點,即使起初盈利欠奉,隨後企業收入及銷售增長不斷調升,虧損逐步收窄,最終可獲得盈利,一如特斯拉(Tesla)數年前在缺乏盈利下推出債券,竟然獲得風險意識較高的債券投資者青睞,證明債券投資者對尚未錄得盈利的企業信心頗高,亦協助奠定Tesla繼續在市場集資和其發展重要基石。
若太陽能、風力、水力等新能源企業錄得盈利,其估值在目前股市低潮下變得非常吸引,宜考慮中長線吸納,原屬舊能源的核能已被重新納入潔淨能源類別,雖然相關污染不高,但核能風險管控非常重要,預料科技迅速發展應有助管控核能所產生的風險。
早年日本核洩事件仍未解決,東京核電廠能否把污水排出大海極具爭議,現時日本國內及亞洲諸國等齊聲反對,須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若真的可以排出大海,日本政府應把這些污水排到其國內湖泊或河流裏,這才展現日本政府對核電廠污水的信心。
現時氫能源含有科技成份較高,但大部分氫能源企業皆虧損,歐美、日本及中國紛紛進行氫能源研究、競賽和推動使用等,因為氫氣燃燒後變為水,實屬環保,現時技術層面應可做到,當然量化發展才可產生成本效益,而且儲存氫能源、使用時如何降低爆炸風險等科技問題尚未解決,各國宜加快研發氫能源。
豐田汽車花費許多時間和資源發展氫能源,可惜眾多難題仍待解決,因而被電動車「打到落花流水」,倘若豐田未能在氫能源發展取得更大進步、在電動車市場急起直追和分一杯羹,可能錯失最佳轉型時間,左右其汽車業龍頭地位。
俄烏戰事持續衝擊能源供應,美國從旁慫恿歐洲與俄羅斯能源切割,迫使歐洲尋找其他能源供應地,包括非洲國家等;其次歐洲希望自力更生和自行開發能源,畢竟歐洲位於全球ESG(環境、社會、企業管治)前列,無論政府或企業均致力推廣潔淨能源和新能源替代,當中不少項目獲得稅務優惠及政府支持,大大提高成功機會與增加場景,協助企業迅速發展起來,預料成本因量多而下降。
歐企業發展迅速
據悉歐洲進一步利用兩大方法降低對俄羅斯能源依賴︰
1.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夏天非常酷熱及太陽常常高照,可以利用其太陽能製造氫能源;
2.透過輸氣管道把氫氣送到德國等其他地區儲存和供冬天使用,因夏天時部分歐洲國家不需使用冷氣,輸送氫氣管道將於2030年落成,估計佔歐洲消費10%。
隨着逐步使用核能,以及風力、太陽能等新能源,石油等舊能源比重必然下降,配合提升效率和科技發展,應有助歐洲降低能源自主門檻。
經過5月初聯儲局會議及企業業績公布後,近期美國市場目光集中在政府債務上限,財長耶倫早前稱政府最快在6月1日耗盡資金,儘管本周總統拜登與國會兩黨領袖會面,但目前仍未能達成一致。
聲明︰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所提及的證券。作者所屬東驥旗下基金及客戶組合則持有華潤電力及Tesla,並有可能出售上述公司的股份。
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