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中國仍錯判港形勢 指何超瓊聯合國發言顯示北京脫離民眾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美國雜誌《外交政策》資深編輯帕爾瑪(James Palmer)評論香港情況時指出,香港支持民主的示威人數至少在此時似乎下降,部分原因是香港的地鐵系統「有系統地關閉,以限制示威數字」( systematic closures of the city’s subway system to restrict protest numbers),一部分原因是經過連月動員的自然下降。不過,帕爾瑪指出,特別是對警察的憤怒仍然根深蒂固:一直有傳言說警察殺人後掩蓋事實。

文章指出,雖然人數減少,但已經不能回頭(no way back),示威者的情緒亦無變,年輕人仍然沒有視自己是中國人,也不視他們的政府是代表。文章稱,林鄭月娥還未承諾要警察為他們的行為負責,而北京則繼續嘗試在2047年前,把大陸的一套做法硬塞進香港。文章指,這是另一次示威爆發的條件。

帕爾瑪在文章指出,中國繼續錯判(misread)形勢,上星期,億萬富豪何超瓊作為一個婦女組織的負責人,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言。她稱,對於示威感到壓抑。帕爾瑪說,北京企圖把示威描繪為香港巿民被激進分子包圍,「但用了像何超瓊這樣的人物-她代表了香港年輕人討厭的精英階層-只會顯示如何的脫離香港公眾」( but by using figures like Ho—who represents the elite that young Hong Kongers despise—it has revealed only how disconnected it is from Hong Kong’s public)。

文章提到,隨着10月1日中共建政70周年來臨,中國正面臨壓力,要保證不會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造成尷尬。作者指出,這意味着香港地鐵系統的更大限制,更多拘捕以及禁止示威,也可能是隨着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的短暫讓步。_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