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滙基金上季蝕55億 年末轉佳
外滙基金今年第三季轉蝕55億元,除債券錄得157億元收益外,其他各項投資均出現虧損。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表示,第四季開局表現平穩,若維持現時情況,相信能保持外滙基金全年錄得正收益,但他強調,「一個星期變化都可以很大,未來要觀察是否有數據令市場波動,抑或可以見到一個更穩定的環境。」
資金避險升溫令環球股市下挫,第三季外滙基金的港股和其他股票投資分別虧損57億元和80億元;美元強勢使其他非美貨幣受壓,額外導致滙兌損失75億元。
全年可望正收益 採防禦策略
余偉文指出,今年餘下時間直至明年,都會以較防禦性的方式管理外滙基金,包括繼續把所持債券年期縮短,當利率市場波動時,投資組合亦可減低長期債券價格大幅上落的影響,長遠就是要多元化,例如私募股權或房地產投資一直慢慢增加,希望中長期帶來更好的收益。
今年首9月,外滙基金累計投資收益1109億元,回報率約3.7%,余偉文承認相對市場上部分存款利息更低,惟他重申,外滙基金是長期投資,按過去6年平均回報率向政府派息,去年市況欠佳時仍能為政府提供不俗回報,未來會繼續以尋求穩定的中長期收益為目標。
續買人民幣資產分散風險
同時,外滙基金擬持續增加人民幣資產,因為人民幣資產跟其他傳統資產相連性較低,將是降低和分散風險的不俗投資工具。
美國加息步伐勢左右全球資本市場表現,余偉文提到,目前市場不明朗因素眾多,主要由於利率前景未完全清晰,市場預期美國加息水平已接近見頂,往後會否再有一至兩次上調利率,要視乎通脹情況,但更重要的是高息環境維持多久,他認為現時談論何時減息言之尚早。
余偉文解釋,雖然美國通脹回落至約3%左右,服務業通脹仍高企,反映工資升幅強勁,該類通脹一般不易壓低,所以美國通脹什麼時候能降至2%的政策目標水平,現階段難以估計。
除美國加息步伐外,余偉文又說,地緣政治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中東問題發展走向會引起金融市場、能源市場價格波動,從而影響通脹和利率走向。
港股表現持續疲弱,有立法會議員建議金管局入市支持港股,余偉文表示,外滙基金投資組合內沒有太多香港相關資產配置,因為組合需要保持充足流動性,「在市況不穩時賣出香港資產可能會對金融穩定造成影響」,故此多年來投資都分散在國際不同市場,未來亦如是。
另外,近日「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提交予美國國會的2023年度報告,指在聯滙制度下,港滙多次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或令聯滙受考驗,余偉文指出,不時有對沖基金和政客因為不了解聯滙機制運作而「說三道四或發表奇怪言論」,市場對制度有很強信心,對該些雜音無甚反應,近日港滙更走強,重申無意改變聯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