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壓力小歷史

奔波了一整天,心力交瘁;終於可以熄掉電腦了,再關掉手提電話。夜闌人靜,我倦欲眠,思緒卻沒法平靜,徹夜輾轉反側。

如此的夜晚,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都不會陌生吧!而大家都往往會歸疚是現代人的壓力太大了。

回看人類歷史,現代智人(Homo Sapiens) 花了約一萬年,時而適應,時而褪變;物競天擇,汰弱留強。終於從大自然的生還者,進化成為大都會的競爭者。

直到上世紀中葉,人類總算捱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當大家忙著重新建立秩序及制度的同時,壓力卻層出不窮,大家更是喘不過氣。就在此時,精神科醫生Holmes 和 Rahe 發展出「社會再適應量表」(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列舉了現代人各種不同的壓力。

到了千禧年,建好了的世界卻慢慢被解構,說好了的價值也漸漸在動搖,我們又再次迷失,失去重心;然後我們發覺,無重的狀態原來也是一種壓力。

結果,現代人還是在不斷的投訴,為何世界越是進步,我們卻壓力越大?

其實,自宇宙開始,壓力,一直都存在。

而對原始人來說,在野外打獵覓食時遇上獅子的驚嚇,就是「元祖級」的壓力;在威脅下,身體在本能反應下會釋出大量的腎上腺素(adrenaline) 及類固醇(cortisol),務求把體能及集中力提高,以準備應付這生死之戰;這就是生理學上的「戰」或「逃」反應 (Fight or Flight Response)。而實際上,科研指出,適當的壓力,是增加表現的動力。當然,過多的壓力,卻是導致多種身體及精神疾病的原因。

但進化到了二十一世紀,人類已不再需要暴露於原始環境的危險,而且壽命長了,知識多了,能力也大了。為什麼進化了的我們,反而會覺得身邊的壓力越來越大呢?

現代人大壓力,原因當然離不開「為口奔馳」丶「僧多粥少」丶「人浮於事」、「步伐太快」丶「制度不公」丶「怕被淘汰」及「力爭上游」等這些普遍性的因素。

從人性的角度去看,其實壓力也可以來自期望的落差丶害怕失去眼前一切的恐懼丶看不清未來的絕望丶與人比較的慣性以及不能忍受落後的心態。

踏入本世紀,時移世易,隨著意識形態思潮起伏,全球一體化不斷衝擊,地球環境持續受損,以及數碼化全面滲透,我們實際上是從一個黃金時代走回另一個混沌年代,意料之外,若有所失,不明所以;當中前所未有的落差及壓力,其實令人更加無所適從,進退失據。

但是文明的推進,總是不會停下來的。

那麼,在全速前進丶方向不定的時代巨輪下,螳臂擋車的我們,怎才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壓力呢?

終極答案,老新常談。一顆平常心,一壺清茶,一蓑煙雨;拾回一種態度,追求一種境界!

試想想,那年,天地間,我們的祖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難以掌握的大自然環境裏辛勞了一整天,然後與家人共聚天倫。活在當下,學會珍惜。

明天,是雨是晴?「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 陳啓泰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