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南擬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環評報告: 與江豚棲息地重疊

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中電提供圖片

【星島日報報道】中電和港燈申請在大嶼山南部索罟群島對開香港南面海域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早年曾估算造價為50億至60億元,有關環評報告今日公布,市民可在30日內發表意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碼頭選址位於索罟群島附近的頭顱洲以東約4公里離岸海域,西北面是擬議的南大嶼海岸公園,需要在海上興建一座長500米、闊50米的碼頭,可停泊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以及配有液化天然氣儲存量達約27萬立方米的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船,將船上液化天然氣卸載,再興建兩條管道,經海底管道運至中電在南丫島和龍鼓灘的發電廠,預計明年動工,施工需時約21個月,2020年底開始商業營運。由連接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碼頭接駁至中電龍鼓灘發電廠的天然氣接收站的海底管道全長約45公里,在擬議的南大嶼海岸公園南面邊界的外圍鋪設,將無可避免在機場禁區西面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下經過,並與機場三跑道系統工程項目的擬議海岸公園之西面界線平行鋪設。 至於連接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碼頭及港燈南丫發電廠天然氣接收站的海底管道,全長約18 公里。在擬議南大嶼海岸公園東面界線和沉積物卸置區的西面界線之間穿過,橫過2條位於南丫島西南面的港燈擬建離岸風力發電場以北的現有海底通訊纜線。 環評報告指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地點與江豚使用的生境重疊,即從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至索罟群島南面、一段連接龍鼓灘發電廠海底天然氣管道附近,以及從石鼓洲西南向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延伸的一段連接南丫發電廠海底天然氣管道沿線。 至於中華白海豚的主要生境在大嶼山西面,與連接龍鼓灘發電廠海底天然氣管道鋪設路線一帶海域重疊。 不過報告稱,江豚將失去2.5公頃生境屬可接受水平,又稱受影響動物的活動能力較強,可供牠們活動的範圍很大,不會造成顯著的不良影響,又指預計海洋哺乳類動物會暫時避開正在海上施工的地區,並會在這些活動停止後重回。至於馬蹄蟹、綠海龜或鯨鯊,報告又指該處不是主要生境,影響微不足道。 報告建議工程項目採用的預防措施包括限制船隻的航行速度,海事工程採用的特定緩解措施包括採用油壓錘、氣泡幕簾和逐步增加的水底撞擊式打樁法,設置管制區並進行監察,而相關工序應避開海洋哺乳類動物活動的高峰期。 報告又表示,相信在營運期間發生意外溢漏事故及其規模足以影響海洋生態和海岸公園的可能性極低,但會制訂緊急應變計劃,以減少潛在影響。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