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發展藍圖 料納百萬人

【經濟日報專訊】政府公布大嶼山發展藍圖,定位為「發展與保育並重」,包括小蠔灣將提供約1.4萬伙,預計2023年後落實,連同東涌擴展及東大嶼都會,合共容納100萬人居住。 特首梁振英則稱,房屋供應存在滯後效應,大供應量將陸續及連續幾年持續出現。 梁振英昨在社交網站發文指,政府施政或存在滯後效應,除了2012年停止雙非孕婦來港產子的影響,或滯後至明年或後年才出現外,在房屋供應方面亦存在滯後。 小蠔灣發展 擬車廠上蓋建屋 他解釋,當局致力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未來3至4年私樓潛在供應9.6萬伙,今年開始大供應量將陸續和連續幾年持續出現。雖然現時樓價和租金仍是屢創高峰,但社會必須重視房屋供應的4、5年滯後效應。 為規劃未來10至20年的土地供應,發展局日前公布「可持續大嶼藍圖」,作為未來整個大嶼山發展的定案,並將規劃定位為「發展與保育並重」,主要發展集中在北大嶼山及東大嶼都會,特別發展3個智慧型低碳社區,亦即是東涌擴展(容納14.4萬人)、小蠔灣發展(4萬人)及東大嶼都會(容納40萬至70萬人),整體大嶼山有潛力發展成70萬至100萬人居住的社區。 當中現時為機鐵綫車廠的小蠔灣,則會研究設立車站,並集中在車廠上發展住宅,可容納4萬人居住,粗略估計能提供約1.4萬伙,將會是未來最主要的鐵路上蓋項目。據當局估計,項目將會中期(2023年至2030年)落實,亦即是最快在6年後才能夠推出。 短期供應則為東涌擴展的填海計劃,有望在今年底展開,提供約4萬伙,連同東涌西發展,東涌將發展成14.4萬人居住的新市鎮;而2030年後的遠期發展集中在東大嶼都會,當局估計將填海1,000公頃,包括圍繞交椅洲的人工島,以及喜靈洲南面避風塘填海,將提供40萬至70萬人居住。 至於當局在大嶼山發展諮詢設大東山觀星設施等15個康樂設施,則大幅縮減為5項,僅保留梅窩越野單車訓練場、水口等地設主題露營營地、昂坪種植櫻花樹等。 馬紹祥:冀發展智慧低碳社區 發展局局長馬紹祥昨就在網誌指出,藍圖以發展與保育並重為願景,並延續2007年《經修訂的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秉持「北發展、南保育」的路向,目的是使大嶼山成為一個智慧型、低碳社區。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