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遠景藍圖」 建百萬人大社區

按《藍圖》在北大嶼山經濟走廊之中,東涌新市鎮擴展可供額外十四萬四千人口居住。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放眼大嶼山發展,昨公布《可持續大嶼藍圖》,以「北發展;南保育」大原則,建議大嶼山長遠發展成擁有七十萬至一百萬人口及四十七萬職位的大社區。按照藍圖,北大嶼以東涌新擴展區、小蠔灣和填海打造的「東大嶼都會」三個智慧型低碳社區,將主力發展住宅,而機場及港珠澳大橋的落腳點和「東大嶼都會」合計可提供四十七萬個職位。政府並將考慮策略性鐵路和道路系統,以及研究增設水上交通,加強區內連接性。 發展局昨公布《可持續大嶼藍圖》,採「北發展、南保育」總體原則,建立宜居、宜業、宜商、宜樂及宜學的社區,大嶼山將由現時十一萬人口和十萬個就業職位,發展成七十萬至一百萬人口及四十七萬職位的社區。 北大嶼山特別是機場、港珠澳大橋的落腳點、東涌、小蠔灣一帶,將聚焦作主經濟及房屋發展。在香港島與大嶼山中間的水域將會填海成為東大嶼都會,屬長遠策略增長區。至於東北大嶼山近欣澳一帶將進一步發展定位為休閒、娛樂及旅遊樞紐,提供多姿多采遊樂設施;大嶼山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南大嶼,將作保育及可持續休閒康樂用途。 按照藍圖,北大嶼會以東涌新擴展區、小蠔灣和「東大嶼都會」作為三個智慧型低碳社區發展住宅,「東大嶼都會」和機場及港珠澳大橋的落腳點則會是兩個主要商業及就業平台。其中機場島北商業區提供約六十六萬八千平方米樓面面積;香港口岸人工島上蓋發展就提供五十萬平方米商業樓面。 在北大嶼山經濟走廊之中,東涌新市鎮擴展可供額外十四萬四千人口居住,創造四萬個職位,政府現正爭取撥款,希望盡快展開工程;小蠔灣可透過港鐵站上蓋的發展,容納四萬人口居住。 「東大嶼都會」則透過在香港島與大嶼山中間的水域填海,粗略估計約填海一千公頃用作發展,是智慧型金融及工商支援服務樞紐,料增加四十萬至七十萬人口,並創造二十萬個就業職位,成為本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 至於欣澳填海項目,則作為「東北大嶼旅遊門戶」。 為配合人口大量增長,政府將研究加強大嶼山的水上交通,以輔助陸路交通,並探索北大嶼和南大嶼之間的交通連繫,例如長沙、塘福、石壁、分流和二澳等地,以及其他離島之間的連繫,希望結合現有水上交通設施,形成一個交通網絡,改善大嶼山可達性不足的問題。 政府亦會在大嶼山推廣綠色交通,鼓勵更廣泛使用環保巴士,並研究在適當地點增設電動車充電站等。 部分東涌居民歡迎該區有新發展,但希望政府做好交通配套。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韓志強說,正向立法會爭取撥款開設可持續大嶼辦公室,現時資源分散,效率較低,推行情況不理想,不排除辦公室延遲成立會推遲項目。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