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發出酷熱天氣警告 將軍澳最熱錄34°C
【on.cc東網專訊】天文台在今日(22日)上午11時45分發出酷熱天氣警告,預料今日本港天氣酷熱。市民應慎防中暑,避免長時間在戶外活動。根據天文台於上午11時40分的分區最高溫度顯示,將軍澳最熱錄得攝氏34度,而打鼓嶺、大美督、大埔、大隴、濕地公園及元朗公園皆錄得攝氏33度以上。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
(法新社巴黎6日電) 科學家今天表示,無論人類如何努力減少導致全球暖化的碳污染,北冰洋冰蓋最快將在2030年代的夏季消失,比預期中提早了10年。閔昇基表示,2030年代(北冰洋)無冰的9月「要比聯合國科學諮詢機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最近的預測提早了10年」。
流經巴爾幹半島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塞爾維亞的德里納河(Drina River),近日美聯社的空拍機捕捉到波士尼亞境內河段,污染程度驚人,成堆的垃圾幾乎塞滿部分河道,密密麻麻沒有縫隙。過去20多年來,成噸垃圾傾倒在管理不善的河邊垃圾掩埋場;據估計,每年約有1萬到1.5萬立方公尺的浮木、塑膠瓶、廢金屬、舊輪胎和電器湧入,若要清除可能耗時半年,令當地居民相當無奈,表示與河流垃圾清乾淨相比,「自己應該會先死」。 德里納河及其部分支流,以翡翠色與天然美景而聞名,但垃圾問題卻讓明珠蒙塵,隨意傾倒的垃圾布滿山谷與河面,環保人士疾呼政府加快作為,建立合適的廢棄物處理體系。過去3年,各國環境部門雖定期舉行會議,承諾共同解決相關問題,但環保人士與民眾批評,當局行動不透明且遲緩,從未與公眾分享會議結論。該河段所屬的塞族共和國(Republika Srpska)回應美聯社,表示問題不在波赫,而是塞爾維亞和黑山是垃圾來源地。
(法新社蒙特婁7日電) 加拿大魁北克省因肆虐該國的野火而遭受重創,今天急切等待來自國外的增援部隊抵達,以幫助撲滅超出其滅火能力的大火。加拿大今天苦於對付境內數百起不受控制的森林野火,關鍵基礎設施受大火威脅,許多民眾被迫疏散,煙霧還瀰漫南方的美國城市上空。
烏克蘭南部諾瓦卡夫卡(Nova Kakhovka)水壩遭炸毀後,引發另一波生存危機。6月7日無人機空拍畫面顯示,赫爾松的Korabel區已成水鄉澤國,數千民宅都泡在水中,彷彿沒有盡頭;烏當局救援人員四處奔走,乘著小艇巡邏、疏散並幫助受困的民眾。官員們表示,在俄羅斯控制的河流東側洪水危險區,有2.2萬居民;而在西側烏克蘭控制的區域,也是洪水災情中心之一,則有1.6萬人,當局已呼籲儘速撤離,不過還是有居民、大部分是老年人,決定留下來與房屋同進退。 除了民眾苦不堪言,動物也受難,狗狗在泛濫成災的街道上奮力游泳,志願者協助民眾撤離毛孩,貓咪被關在籠子裡準備轉移陣地。大壩被毀引發洪水成災,無疑是雪上加霜,但水位仍繼續上漲;烏總統澤倫斯基稱此為「災難性」局面,數十萬人將無法獲得飲用水,呼籲國際社會提供人道援助,難以預估如果沒有水、食物、醫療,有多少人的生命將受到威脅。 烏官員估計洪水至少還要5天才會慢慢消退,另外還將對水壩事件發起「生態滅絕」和戰爭罪調查。另一方面,俄羅斯的防禦工事與陣地也因此被破壞,甚至傳出俄羅斯士兵遭洪水沖走。
日本放送協會報道,東京電力公司已開始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海隧道中注入約6000噸海水,用作稀釋即將排放的核污水。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表示,日方一意孤行,令人憤慨。 發言人說,福島核污水排海危害不可估量,日方至今並沒有提供足夠的科學和事實依據,解決國際社會對排海方案的正當性、淨化裝置的有效性、核污水數據的可靠性等方面關切。 發言人指出,將核污水排海並非唯一選項,日方沒認真研究其他處置方案,出於成本考慮決定向海洋一排了之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強調根據一般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規定,日方有義務採取一切措施避免環境污染、通知並與可能受影響的國家充分協商。
俄烏戰事方興未艾,位於烏克蘭南部赫爾松、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諾瓦卡夫卡(Nova Kakhovka)水壩,6月6日水庫遭炸毀潰堤,大量洪水淹進社區,讓當地民眾處境雪上加霜,成千上萬人被疏散。不只人們受影響,連動物也遭殃,有民眾拍下一隻海狸正行經赫爾松滿是水流的街道;此外也傳出河岸旁一間動物園被完全淹沒,超過300隻動物死亡。 衛星空拍畫面更顯示水壩潰堤前後,十分驚人。俄烏互控是對方的破壞行為,但都沒有提出直接證據;自開戰以來,水壩一直由俄方控制,烏軍事情報部門曾表示,水壩若被炸毀,造成的生態災難規模將影響整個黑海地區。《日內瓦公約》(The Geneva Conventions)則明確禁止戰爭中以水壩為目標,因為破壞此類目標將對平民造成影響。 當地民眾表示,4月以來水壩的水位一直上漲,有時一天上漲30公分;自5月開始,就有烏民眾指洪水不斷,大壩遭毀後,恐引發一場新的人道主義危機。諾瓦卡夫卡水壩橫跨第聶伯河,位於赫爾松以東約30公里處,建於1956年,水壩本身高30公尺、寬數百公尺,容納水量達1800萬立方公尺,除了供應克里米亞半島,冷卻歐洲最大的札波羅熱核電廠,也使用該處水源。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關切,一意孤行強推福島核廢水排海,違背國際法義務,危害海洋環境和公眾健康,絕非負責任國家行為。 謝展寰在報章撰文指,曾經告訴日本駐港領事,香港政府正計劃為經淨化的生活污水尋找用途,例如為花木灌溉或清潔地方等,既節省用水,亦符經濟效益。如果日本政府對經處理的核廢水安全有信心,理應在本國尋求如灌溉或其他用途,而不是排入公海,引起大範圍食物安全的風險。 他表示,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技術工作組對核廢水排放計劃的安全性檢視工作仍在進行,跨部門專責小組已經作出準備,一旦日方啟動排放廢水,特區政府便可以即時採取措施,禁止福島一帶沿岸最高風險縣份的水產品進口,以及對其他有風險縣份水產品的進口實施嚴厲管制。 謝展寰又指,當局與本地相關業界,包括日本食品進口業界和餐飲業界等保持聯繫,讓業界更好掌握排放計劃最新情況,以及政府為保障食物安全而可能會採取的進口管制措施。早前亦與本地漁民團體代表會面,了解到漁民擔心排放計劃會影響市民對水產品的信心,影響生計。 他強調,香港與日本距離甚遠,估計香港一帶水域受核廢水直接影響的風險不大,但萬一出現情況因廢水排放導致市民對
俄烏戰爭開打逾1年,影響擴及諸多層面,就連氣候危機也隨戰爭加重,聯合國氣候會議本周將在德國波昂(Bonn)登場,荷蘭科學家德克勒克(Lennard de Klerk)領導的團隊公布最新報告,數據顯示戰爭開始後1年,將引發1.2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相當於比利時1年的碳排量。排放因素包括車輛燃料、森林火災、歐洲使用能源的變化以及未來的建築與設施重建,專家也表示不可思議,戰爭帶來的碳排量超乎預期。 碳核算(carbon accounting)將成為2023年杜拜氣候峰會COP28的重點,各國將評估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目標的進度,德克勒克表示軍事排放在其中至關重要。攤開報告內容,俄烏戰爭預估的碳排量,近一半與建物、道路、工廠重建有關;而軍事活動如車輛燃料、製造與發射彈藥與建造混凝土防禦工事等,佔19%。此外,報告還計算了因戰爭引發的其他事件,包括北溪管道外洩、國際航班改道與難民移動等。 報告指出,雖然烏克蘭國內經濟活動因戰爭而下降,但與此相關活動的排放則轉移到了其他國家;此外,歐洲雖因俄羅斯天然氣流動減少,以及能源成本上升使用電減少,導致碳排下降,但卻又因石油、煤炭和液化天然氣使用增加而抵消。
日本最新檢測結果顯示,福島海灣內捕獲的一條魚,含放射性元素「銫」的含量超標180倍。城大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表示,2011年311地震令福島核電廠嚴重損毀,反應堆仍要不斷灌水冷卻,以控制情況,核污水有機會滲漏排放出海洋,在魚類發現放射性元素並不意外。 本身是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主席的梁美儀表示,「銫」類似重金屬,某部分可能被人體組織或骨骼吸收,某部分則會排出體外,但今次超標量較高,如果高劑量進入人體,可能令細胞病變,嚴重可引致癌症,因為「銫」帶有輻射,半衰期超過二十年,長期可造成健康威脅。 他表示,日本計劃排放核污水出海不是妥善的做法, 一些歐美國家核電廠在附近湖泊儲存核污水10多年,讓放射性元素變成無害的化學元素,這是比較安全的做法,如果日方污水處理能力非常可靠,應該仿效上述做法,而非不負責任和自私地排放出海。 梁美儀表示,對本港食物安全把關很有信心,當局每日都檢測日本進口食物,亦有能力找到有輻射性食物,並馬上要求下架和禁止入口等,當局未來可能會加強相關措施,呼籲市民不需要太擔心。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近日發表報告顯示,上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海魚,體內的放射性元素超標,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規定標準的180倍。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說,日本政府一再為福島核污水洗白,號稱水質無害、排放有理,將排海當作處置核污水的唯一選項,但事實卻一再打臉。日方為自己省錢及減低對自己的污染風險,將核污水排海,要全世界買單的做法極端自私和不負責任。 汪文斌強調,海洋是全世界的公共財產,不是日本的下水道。日方不接納其他核污水處置方法,單方面決定將核污水向海洋一排了之,只會讓日本蒙羞,讓周邊國家及太平洋島國的民眾受害,讓日本進一步失信於國際社會。
當地時間6日,塔斯社援引赫爾松地區官員的話報道稱,赫爾松地區的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遭到破壞,部分地區正在遭受水災。與此同時,烏克蘭南部軍區發布消息稱,俄軍炸毀了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 俄烏雙方均指責對方實施了破壞大壩的行為。烏克蘭國家核能公司發布信息稱,對卡霍夫卡水電站的破壞將對紮波羅熱核電站產生負面影響,但情況在控製之下。 新卡霍夫卡當局稱,水電站庫區的水正在以無法控製的方式向下遊流去,但新卡霍夫卡居民暫時無需撤離。據烏克蘭媒體報道,烏赫爾松地方當局已決定撤離第聶伯河沿岸潛在洪水區的居民。
烏克蘭南部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日前被破壞決堤,總統澤連斯基到受影響地區視察。 澤連斯基上載片段,見到他在赫爾松地區與官員會面,也有顯示居民疏散情況。他留言說,感謝救援人員和志願人士協助撤離工作。 赫爾松地方首長說,共600平方公里地區被洪水淹浸,其中六成八位於俄控地區。俄羅斯塔斯社引述赫爾松地區緊急情況部門稱,14000間房屋被淹。 水壩所在的新卡霍夫卡市,俄羅斯支持的行政當局說,事件中5人死亡,41人留醫。 官員說,在烏控地區有2600多間房屋被水淹沒。赫爾松氣象部門職員說,水位比正常高出超過5.33米,又說水位開始輕微下降,若果趨勢持續,對居民是好消息。 俄烏雙方說,已合共疏散超過6000人,有更多人自行撤離。 事發於星期二,俄烏雙方互相指責破壞水電站大壩。
香港天文台的早晨電視天氣節目每日上午約七時及八時更新,而黃昏節目逢星期一至五下午約六時更新,旨在提供一個親切溝通渠道,讓市民了解天氣變化。由於天氣瞬息萬變,欲知最新天氣資訊,請瀏覽香港天文台網頁:https://www.weather.gov.hk 或 https://www.hko.gov.hk。
日本放送協會報道,東京電力公司已開始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海隧道中,注入約6000噸海水,用作稀釋即將排放的核污水。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在聲明中指,日方一意孤行,令人憤慨。聲明指,福島核污水排海危害不可估量,日方至今未有提供足夠的科學和事實依據,以解決國際社會對排海方案的正當性、淨化裝置的有效性、核污水數據的可靠性等方面的關切。聲明指,日方沒有認真研究處置核污水的其他方案,只出於成本考慮便決定向排海,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強調根據一般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規定,日方有義務採取一切措施避免污染環境,同時須通知並與可能受影響的國家充分協商。 (ST)#福島核污水
加拿大魁北克省山火持續,冒出的濃煙向南飄揚,影響北美地區的空氣質素。紐約市當地周三下午空氣質素錄得危險水平,據報美國東岸的學校均已取消所有戶外活動;多項體育賽事亦受影響,北美職棒大聯盟將兩場賽事改期。官員預計,空氣污染情況將再惡化並持續至周末。 美國總統拜登與加拿大總理杜魯多通電話,宣布派超過600名消防員到加拿大協助撲救山火。加拿大今年已發生超過2200宗山火,約380萬公頃土地被燒毀,是過去10年平均的12倍。
巨灣技研中國初創公司巨灣技研在電動車電池的充電效率上實現了新的突破。其新公布的鳳凰電池使用了全新的「三維熱管理系統」,即使在冬季它只要 5 分鐘就能完成從零下 20 度升至 25 度的極速熱車。配合高電壓平台,車輛在任意氣候條件下均可實現最高 8C 快速充電,從 0 到 80% 僅需時 6 分鐘。對於整個電動車行業來說,寒冷天氣下的充電效率損失一直是難以攻克的障礙。如果巨灣的新品的確如其所介紹的話,那電動車的發展又將向前邁出重要的一步。鳳凰電池的系統級能量密度為 260Wh/kg,續航里程可達到 1,000 公里。巨灣預期量產會從 2024 年開始,同年年末裝車,最先採用的品牌很有可能是已合作多次的廣汽 Aion(巨灣本身即是廣汽集團內部孵化出來的企業)。
(法新社洛杉磯7日電) 夏威夷的幾勞亞火山(Kilauea)是世界上最活躍的火山之一,如今又再次噴發出岩漿。幾勞亞火山是夏威夷群島上的6座活火山之一,它在1983年到2019年間幾乎連年噴發。(
位於烏克蘭南部俄控赫爾松地區的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被破壞,引致決堤,數以千計民眾要疏散,洪水在新卡霍夫卡市已經造成至少7人失蹤。 美聯社報道,位於赫爾松下游的一個島嶼,部分地區的水位幾乎上漲到巴士站的頂部或建築物的二樓,救援人員到場,救出被困的人。而在另一些同樣被洪水淹浸的社區,有民眾被迫在屋頂上過夜,亦有人坐在樹上等待救援。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聯合國和其他合作夥伴將盡快向受災地區提供支援,包括飲用水、藥物和其他關鍵援助。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說,中方支持聯合國及有關人道組織積極行動,為人員轉移和後續救助,全力提供協助。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政府今年將與兩電就《管制計劃協議》作中期檢討,目前正在準備,又指政府對今次中期檢討持開放態度,沒有為檢討範圍劃下界線,任何修改協議的建議,須經政府與兩電雙方同意後才能實行。 謝展寰在立法會大會上說,如果要就協議框架引入改變,最早都要到現行協議屆滿後,即2033年底才可實行,而近年國際間推動邁向碳中和,電力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或會影響未來電力市場的營運方式,因此現階段政府的重點,是推動加強區域合作,以穩定電價及確保能源供應穩定安全,政府會在協議制度下,適時與兩電探討研究未來電力市場的營運及規管方式。 對於開放電網的建議,謝展寰說,根據海外經驗,開放電網不一定減低電價及確保供電的穩定,又指電力市場涉及龐大投資及專業可靠營運要求,以及與鄰近地區的合作。長遠香港應否開放電網將涉及考慮複雜的因素,包括如何杜絕惡性競爭及確保電力公司會投入足夠資源及建設,維持電力供應穩定及可靠,而電費可維持合理水平及提供清潔能源,達到碳中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