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能頂半邊天,抑或雙重負擔?--女性的心理健康

女性的生理有別於男性,上天賦與她們生育和作為母親的可能性。就在1-2歲左右,初童便確立自己的性別,女孩子以母親作為楷模,在兒童和少年期渴望胸部的成長,好像媽媽一樣,可以懷孕和哺乳自己的孩子。

初潮(menarche) 可以説是女孩和成年女性的分界線;古時,代表女性步入可以婚嫁階段。月經在傳統文化中,認為是不潔的,但也代表女士每個月都有懷孕的機會。懷孕和生兒育女或許是女士們母性的本能,亦確認女性的成熟和完滿。

女士在成長中,不知不覺地建立和維護著女性的尊嚴;不單是生理或體態的形象,還有不完全理解的「母性」或「母愛」,對生兒育女產生複雜的情意結。

根據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兒童自出生便尋找他們的照顧者,建立及維持親密的關係(proximity seeking)。母親作為幼兒的最親密照顧者,便成為他們的安全基地(secure base),支援他們出發去探索世界,也成為他們的安樂窩(safe haven),當他們疲倦或遇到困擾時,感到需要母親的支援,便返回去添加助力。

2015發表的香港精神健康調查,顯示大約有17%女性曾患上一般精神障礙(common mental disorders),比男性高出80%;其中包括抑鬱症、焦慮症、混合焦慮抑鬱症。還有,女性患上厭食症和邊緣人格,也比男性為高。

抑鬱症及焦慮症的成因,是由多種因素互動下所形成的。產後抑鬱症是指婦女在產後出現的情緒困擾,其實不少抑鬱症狀,是在懷孕期間慢慢形成的,除了遺傳或生理因素,照顧初生嬰兒和經濟壓力,還有性格的因素,也可能導致在產後出現適應困難。本來,丈夫和奶奶正是可以協助產後婦女,調節壓力和過渡產後生活上的變化;可是婚姻和婆媳關係,又卻是產後抑鬰症常見的成因,尤其是當丈夫未有履行在家庭中的角色。

成長階段的經歷,影響每個人的處事態度;童年時遇到的創傷或負面經驗,令人培養出負面思維模式,面對任何事情都假設自己是不幸的、注定失敗的,又或者缺乏安全感,變得事事都憂慮,甚至令女士們履行母親的角色及教養孩子時,造成障礙。

良好的生活習慣、時間和優次管理都可以提昇防治情緒病的抗疫能力。對性格傾向悲觀或焦慮的人仕,培養正面心理思維有助擺脫情緒困擾。能夠明白,雖然自己不是十全十美,但也不是一無是處的;學會包容,抓緊愉快時刻,珍惜喜悅經驗,以及懂得認同自己和身邊的人;面對不愉快的事情,也要學會讓負面情緒溜走。

如有興趣知道更多關於產後精神健康問題,從而認識子女早期成長的相關問題,歡迎出席由精神科醫學院所舉辦的免健康專題講座,詳情如下:
: 婦女能頂半邊天,抑或雙重負擔?–女性的心理健康
講者 : 顧國雄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日期 : 2019119
時間 : 晚上6點30分至9點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 (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66) – 演講廳
敬請致電5245 2516留座,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顧國雄醫生
原文刊載於Yahoo專欄 – 精神點擊 http://hk.news.yahoo.com/blogs/psy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