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史可培養國家民族感情」

星島日報相片

星島日報報道】作為船王之後的董建華,原來同《星島日報》頗有淵源。他憶述,他十一、十二歲來香港後,他的父親、已故船王董浩雲就要他每日都看《星島日報》,藉此培養他對國家及社會的認識,「我點解變成今日咁樣的董建華呢?其實呢個是董浩雲造出來的」。時移勢易,他坦言一代傳一代,新一代對國家的感情淡了,所以他認為國民教育及學習中國歷史至關重要,可以教曉年輕一輩愛國。 少時已每日看《星島日報》 董建華說,父親一輩生於憂患,親眼目睹國家被侵犯、日本佔領中國,所以對國家特別有感情,「他對這個國家的情感同埋對國家的認識,同埋他希望國家將來是一個怎樣的國家,他是完全心里面有套想法的」。談到父親成為船王,董建華更語帶激動,「如果有睇他的書,他成日講:『我要做船王的理由就是要俾全世界人睇,我們中國人都可以做船王的!』就係咁樣一件事」。 董建華認為,年輕人成長過程中,家庭及學校的教育都很重要,他來港後其父要求他天天閱讀《星島日報》及《大公報》,然後圈出其中的兩個話題,「其實大多數話題我都唔明的,圈兩個話題,等佢返來會同我講解的。第二點他亦會圈兩個話題等佢返來,我無圈的,他說同我解釋,呢件係咩事、點解係咁樣?」 對父親的苦心,年少的他未必太明瞭,「 陣時我好 憎的,個個人在街頭玩,我就聽佢搞一個半鐘頭」。但得力於父親的訓練,他很年輕時已認識國家及社會。董建華說父親造就了他,但他的下一代對國家的感情或許已淡了,「我自己有無花咁多時間同我 細路哥,我 細路哥而家都四十幾歲、五十歲左右,無 !有無影響到他們呢?我諗是有的,但一代一代傳落去是淡了,因為 陣時的經歷同以後的經歷是不同的,我們要認識到這一點」。 放諸於其他新一代亦一樣,現今社會的家庭未必能花太多時間跟子女談國家,因此董建華認為國民教育及學習中國歷史尤其重要,「就是學習自己國家的歷史,學了歷史後你先知道原來是這樣」,這才可能培養國家民族感情。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