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坦言 門檻太高 教院追蹤73特教生 全部無緣升大學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教育局大力推動融合教育及生涯規劃,但特教生的生涯規劃往往受到忽視。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教授冼權鋒在一二學年起,抽樣追蹤逾七十多名在主流學校就讀的特教生,發現無人能入讀大學,大部分只能升讀職業訓練局或副學位課程。冼權鋒坦言,本地升學門檻對特教生太高,令他們最終成為新學制的犧牲品。記者 梁子健 教院在一二/一三年度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優配研究金,資助約四十萬元進行「香港特殊學習需要學生高中畢業出路現狀研究」,追蹤研究七十三名在主流學校就讀的特教生,了解他們於高中畢業後的出路。雖然研究結果仍有待整理,但負責研究的教院教授冼權鋒透露,全部受訪的特教生均未獲大學取錄,「主流是修讀職訓局課程較多,能力稍高或升讀副學位課程,有些畢業後更只留在家裏待業。」 雖然主流學校誕生特教生狀元以往亦有先例,例如失明、弱聽兼手部有觸感障礙的曾芷君,在一三年文憑試考獲三科5**佳績,但冼權鋒引用一一至一三學年資助大學的新生數據指出,大學內特教生不足百分之二,反映有機會升讀大學的特教生少之又少。他認為特教生在大學入學機制上,與一般學生放在同一升學渠道競爭,導致他們處於升學弱勢與困境,「學校除了幫他們應付考試外,本地院校還有甚麼幫到他們?現在很多本地特教生寧可去台灣升學,正是看不到本地院校在收生機制有何支援,情況甚為悲哀。」 大多讀職訓局課程 受訪特教生認為學校在生涯規劃方面是維持「全校參與」,未能切合他們的需要。冼權鋒坦言,一般學校只關心特教生的學習與行為,未必考慮他們的生涯規劃,「可能只是一百種事情的其中一種」,尤其在全校參與的融合教育下,學校多缺乏專責教師,為特教生度身訂造生涯規劃,「學生畢業放榜後,生涯規劃關係便一刀兩斷,在畢業後如何銜接,學生到新環境又要找人幫忙。」 倡設多元升學渠道 政府將試行資助學校安排專責統籌特教的教師,冼權鋒認為有專責教師統籌之餘,社會亦要考慮到特教生在本港升學未夠多元化,大學應考慮設立多元升學渠道,如為特教生提供較低的入學門檻,「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死了一科,在香港就無機會;若沒了多元升學機會,他們在新高中學制就成了犧牲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