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八達通】翻閱18區手繪圖 走勻地標學歷史

《香港地區報 18區文藝地圖》以繪本形式,加上簡潔文字,介紹十八區的景點。作者鄧家宙會視乎該景點的歷史和意義選擇景點。

【星島日報報道】每年書展總有不少新書出版,可以供愛書人慢慢看。Elsie發現,近期出版的新書中,有不少跟香港的歷史和文化有關,老一輩的港人讀會有共鳴,青少年讀則可知道本土歷史和典故,好像七月出版的《香港地區報 18區文藝地圖》,以繪本加地圖形式表達,全書介紹了四百多個歷史文化古迹、地標建築、文青藝術潮流據點及郊遊玩樂點等,該書的尺寸猶如雜誌,再加上拉頁設計,除了使圖中內容更清楚外,也增加了閱讀的趣味。 Elsie日前跟《香港地區報 18區文藝地圖》的作者鄧家宙,以及負責繪圖的Carmen Ng傾過,知道該書的籌備時間甚長,兩人分別以一年多時間做資料搜集和繪圖,製作過程認真。該書分成十八區介紹,先有數百字介紹各區歷史,然後再配上手繪地圖,拉頁部分則仿報章形式,介紹有關地區的景點。 Elsie知道,鄧家宙是歷史哲學博士,也是香港史學會董事兼執行總監,對香港歷史非常熟悉。他說所選的四百多個景點,對香港歷史或地區有特別意義。他以天后廟為例,指香港有數十座天后廟,但部分有特別意義,例如鯉魚門的天后廟,原來由海盜所建;油麻地的天后廟,可說是該處的社區中心,居民沿榕樹頭天后廟向南北兩面擴展,發展成廟街;港鐵天后站附近的天后廟,該處本來是海邊,在清朝乾隆年間由坊眾建廟,名為紅香爐天后廟,坊間更有傳「香港」的名字,就由紅香爐天后廟而來。 鄧博士說,書中的資料經過考證,所以會提出一些誤傳的歷史故事,例如傳說長洲張保仔洞是海盜張保仔的藏寶之處,其實純屬虛構;另一方面,又會提出一些較少人知道的景點資料。「如青衣有一座天主教教堂,只有二十多年歷史,但當中卻保存了十二門徒中,其中一位門徒的聖物,非常珍貴,卻很少人知道。」鄧博士表示,希望通過該新書,讓讀者知道身處地方的故事,有時間亦可親身去看看。「這本書特別以漫畫形式,文字盡量簡單,每個景點的介紹只有約百多字,讓大家認識十八區的文物,以及有歷史、具代表性和價值的景點,這書稱作文藝地圖,也有文化的訊息。」 至於Carmen,則是從事插畫工作的自由工作者,今次她以水彩和極幼的代針筆繪畫文藝地圖,除了有手繪地圖的感覺外,又可以畫得更細緻。「代針筆畫出來的線很幼,可以畫得更仔細和幼細,就算畫面很豐富,仍可看到每個人、每架車。」Carmen在書中除了描繪各區地形外,還畫出了各區特色景點,有的是按景點或建築物外貌描繪,有的則是畫出了該景點的特色,例如筲箕灣東大街以街坊美食聞名,Carmen就在東大街位置,畫了煎釀三寶和麵包作代表;荃灣區的深井以一碟燒鵝來代表。「大埔區我亦畫了棵很大的許願樹,這是區內最大特色。」 Carmen說,十八區內,她特別鍾情深水埗區,因為她在區內工作,對環境較熟悉外,還因為該區的範圍較細,景點特色可畫得較大,例如嘉頓有限公司、珠仔街、電腦商場等,都是該區的特色。她表示做資料搜集時,發現原來很多景點未去過,或景點和景點之間距離很近,建議家長可帶備這地圖,跟子女去實地考察。 除了《香港地區報 18區文藝地圖》外,還有一本名為《上半山 下中環──一個城區的蛻變》,作者余震宇以十九世紀末的中環如何成為維城核心作背景,再從「上半山」、「下中環」、「去填海」三個發展模式作深入探討,配合不少老照片、舊報章、地圖及文獻,回顧中區在海濱規劃、經濟命脈、街道、文娛康樂及交通變化等各方面的百年變遷。兩本新書現於書店有售,《香港地區報 18區文藝地圖》定價為一百九十八元,《上半山 下中環──一個城區的蛻變》為二百六十八元。 Elsie知道,中華書局(荃灣分局)舉辦《香港地區報 18區文藝地圖》相關活動,包括即日至十月八日,舉行插畫作品展;在十月八日下午五時半至七時,將舉辦新書分享會,作者鄧博士精選各區景點的地方趣聞掌故,與讀者分享;Carmen則於簽書時段,即場繪畫速寫送給讀者,如有興趣參加的讀者,可致電2137 2348,或電郵Marketing@chunghwabook.com.hk報名查詢。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