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選購(下) 六類助聽器

專家教選購(下) 六類助聽器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市面上的助聽器五花八門,由數百元至數萬元都有,到底哪一款才合用,是否愈貴愈好?今期由聽力學家教大家選擇。 進行心理輔導 養和醫院聽力學家區建國博士說,醫生、聽力學家及家人都會為失聽人士提供輔導,令他們了解助聽器是為了便利生活,而不是標籤「我是聾人或傷殘人士」。 聽障是看不到的障礙(Invisible Handicap) ,如果你不和別人說話,沒有人知道你的聽力有問題,所以不戴助聽器,外人亦未必能「看」出你有聽障問題。「戴助聽器不如戴眼鏡般普遍,有不少男士礙於外觀問題,或不想別人知道自己有聽力問題,不肯佩戴,這類情況就需要專業人士進行輔導。」區博士說。 一九九五年度美國小姐是一位聽障人士,她不會因別人知道她是聾的而感覺羞恥和逃避,反而積極面對人生,令社會人士不會用有色眼光看待聽障人士。在加冕慶祝晚會上,因為她聽不到音樂,最後她是根據音樂令地板震動的節奏而翩翩起舞。 必須耐心適應 助聽器是一件外置儀器,掛在耳背或放在耳道內會有一點不習慣和不舒服,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適應。初佩戴者會覺得有很多雜音,其實是普通的環境聲,只是從前聽不到,現在能聽得到,一下子不太接受,所以感覺很嘈。 佩戴助聽器是需要適應期,一開始時將聲量調校較低一點,讓耳朵及腦袋先適應,過幾個星期或月後,再將聲量調高。 長者的腦袋不及年輕人轉得快,很多時候只聽到聲音,但不明白對方說甚麼。因長者聽到聲音,聲音要進入腦部進行分析才知道說甚麼,但分析時間比較長,若對方說話速度較快時,在長者腦袋的聲音就不夠時間分析,再思考分析時,對方已說第二句或第三句,所以愈來愈不明白交談內容。因此亦需要輔導他們理解這是正常現象,不需要自責。更要輔導家人怎樣與聽障者和長者溝通,只需說話速度慢一點,大聲一點,毋須大喊,便容易令聽障人士和長者聽到。 如果雙耳失聽,就最好雙耳佩戴助聽器。雙耳比單耳聽聲音的優點: 1. 雙耳聽聲音會有雙耳累加效果(Binaural Summation),同一個聲音,雙耳聽比單耳聽會感覺大聲三至五分貝。 2. 雙耳聆聽有分辨聲音方向能力。 3. 在噪音環境下,雙耳比單耳聆聽會感覺噪音較小,較容易明白交談內容。 4. 雙耳聽音樂,有環迴立體的感覺。 先接受聽力測試 選購助聽器前,應先前往醫院或專業機構進行聽力測試,評估失聽程度及是否傳導性、感音性或混合式失聽。 聽力學家然後將檢查資料輸入電腦,電腦程式會根據失聽程度、類型、年齡、戴助聽器經驗等資料,進行詳細分析,建議助聽器高低頻聲音擴大增益程度,才適合佩戴者的失聽程度。進行聽力測試之餘,聽力學家亦會評估失聽者身體狀況,手部的靈活程度,建議他們選配合適的助聽器。在初步佩戴後,佩戴者亦應定期接受跟進及調校,有助他們慢慢適應情況。在外國醫院或專業機構選配助聽器,聽障人士先要取得醫療證明(Medical Clearance),由醫生證明失聽不是短暫性或無法治療的,才可選購助聽器,這樣可以保障聽障人士的健康及安全。 為何電池有封貼? 應為助聽器購買品質良好的電池,不良的電池會容易破漏,流出的液體會腐蝕助聽器的電子零件,令助聽器不能復修。一般助聽器用體積細小鈕釦式鋅空氣電池,鋅空氣電池表面有些小孔,這些小孔利用空氣產生化學作用製造電量。所以用時才將封貼除去,不用時就應將封貼貼回來保存電量,並小心小童將電池放入口內。 按個人需要選擇 助聽器主要分為六大類,並不是價錢愈貴或功能愈多就較好,失聽人士應該因應個人需要而選擇。 袋裝式(Body-Worn, BW) 體積大及按鍵亦較大,適合手腳較不靈活的長者,聲音可以擴得很大,適合不同失聽程度。外觀不太美,但價錢便宜。同時要佩戴耳模。 耳背式(Behind-the-Ear, BTE) 助聽器掛在耳背,要連接耳模,將聲音傳至耳朵,適合各年齡失聽人士,由輕微至極度失聽程度都可以,調控掣亦夠大。 耳內式(In-the-Ear, ITE) 助聽器放在耳朵內,體積較小,聲量亦可以大一點,但不適合極度聽力受損人士。 耳道式(In-the-Canal, ITC) 助聽器輕巧、美觀,但不適合長者、關節炎患者或手指不靈活人士。因為聲量不夠大,不適合嚴重或極度失聽人士。兒童也不適合,因兒童的耳道會隨年齡漸漸長大,但耳內式或耳道式助聽器的體積固定,助聽器就很容易從耳道鬆脫出來。 全耳內式 (Completely-in-the-Canal, CIC) 體積很小,深入耳朵,全放在耳道內,外人不容易觀察得到,適合輕度到中重度聽力受損人士。如果耳道太狹小,全耳內式助聽器可能放不進耳道內。 開放式(Open-fit) 助聽器是掛在耳背,但體積細小及比較輕巧,連接像雨傘的耳模,比傳統耳模舒服,適用於輕微至嚴重及高頻率失聽人士。 小心保養 每部助聽器的壽命大概有四至五年,故需要定期更換。平日亦應好好保養,減少損壞機會,壽命也會延長。 區博士指出,因為助聽器放在人的耳道內,耳道有濕氣和耳垢,因此助聽器要保持清潔乾爽。晚上睡覺時要放助聽器入有防潮珠的盒子內,將潮濕成分抽出;平時用普通乾軟毛巾清潔外殼,一星期才用抗菌液擦拭外殼,絕對不要用酒精、溶劑或清潔劑擦拭助聽器,這樣會損壞機身表面的保護層。 應該避免把助聽器留在車裏或放在窗邊,以防受到陽光直接照射。不用助聽器時將開關掣關上。 不要戴 助聽器睡覺或洗澡。做劇烈運動或下雨時,都不宜戴助聽器。洗衣服時,謹記從衣袋取出助聽器。噴髮膠會堵塞咪高峰口,使用髮膠之前,先取下助聽器,若助聽器出現問題亦不要嘗試自己調校或修理。 如何洗耳模? 如果要洗耳模,先將助聽器與耳模分開,用一滴洗潔精清洗耳模就可以。洗完後,再用口或手動氣泵,把耳模膠管內的水分吹乾,然後再套回助聽器。 ●每天佩戴後應清潔助聽器及存放在有吸濕設備的器皿中。 ●傳統及開放式的耳模。 ●聽力學家為聽力受損人士進行聽力測試。 ●戴助聽器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及逐步調校。 養和醫院聽力學家 區建國博士 ●不同款式的助聽器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