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外科權威譚廣亨獲頒最高殊榮

譚廣亨多年來研究先天性巨結腸症療法,獲頒國際小兒外科最崇高榮譽。

【星島日報報道】醫者父母心,國際小兒外科專家兼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譚廣亨教授多年來妙手施刀保嬰孩命無數,只是做夢也想不到自己女婿出生時要做手術也是自己操刀。他形容自己「永遠都好奄尖」,「若只以一般性的標準去做,對不起我們的小朋友」,不論對於醫學及科研,憑藉堅持追求卓越的心,獲英國小兒外科權威組織頒發最高殊榮肯定貢獻。未來日子,他續鑽研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症,期望透過再生醫學及科研技術,為病人和家屬帶來更多曙光。 提到最難忘行醫經歷,譚廣亨雀躍地分享他愛女與女婿的愛情故事 。「大女拍拖有次游水,發現男友(現為丈夫)腰間有疤痕,追問下發現他剛出生時,因腹腔感染曾在瑪麗醫院做手術」。聽到瑪麗醫院四個字,已引發無限聯想,他求證對方出生年份等,發現當日操刀醫生正正是自己。生命就是如此巧合,原來早於女婿嬰孩時期,他已親手將幸福和希望帶給家人。 「看着他們成長,是好美麗的感受。」他臉上總帶笑容,原來最大的滿足感,非一些物質回報,而是來自病人和家屬的說話,甚至是病童的一句「多謝叔叔」,因為醫治好一個兒童, 將為對方帶來一生的改變。 回想入讀港大醫科後,他曾在不同專科實習,直至遇到小兒外科,即認定為終身事業;其後獲頒獎學金負笈英國,成為他人生重要的轉捩點,毅然投進科研世界,把「可以出去打天下」的七年專科醫生資歷束之高閣。 「科研引人之處,是你得到一個答案,引發一個更深奧的問題」,將臨牀經驗結合科研知識後,他對小兒外科有更深體會及更遠的目光。 譚廣亨更早已立志為病人不斷尋找更佳的治療方案,自知「好奄尖」的他說:「若有九十八分的方案,為何接受七十分」,更指「若只以一般性的標準去做,對不起我們的小朋友」。 回歸前一年,他決定應港大邀請從英國牛津大學回流香港,「亞洲在小兒外科的發展幾落後,但潛力好大,特別是內地,若做到貢獻影響可以很深遠」,亦盼「重新在國際舞台再證明自己一次」。自此,他不斷將外國和香港的醫學經驗引進內地,培訓業界未來領袖,「不但教做手術,而是機制和態度」、「要不停問可否再做好一點,不是權威叫你便做」。 作為小兒外科的世界權威之一,譚廣亨又踏國際舞台,上月獲英國小兒外科權威組織British Association of Paediatric Surgeons頒授小兒外科最高榮譽Denis Browne Gold Medal,成為首位港人獲此項榮譽。他稱自己是一個「好幸運的人」,感謝家人、父母、老師、同事及病人對自己的信任。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