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長: 生活化講解 常識科指引更新 加強認識《基本法》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加強《基本法》及國民教育,繼早前規定中學須預留至少三十九小時「基本法課時」,教育局早前更新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在初小加入初步認識「一國兩制」學習重點,高小則要認識《基本法》憲制背景。有小學校長認為,實際教學時會多採用生活事例解釋,未必如課程指引用詞般艱深。 記者 梁子健 李 潼 更新的《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在課程宗旨、課時和學習領域內的六大學習範疇等保持不變,但在「社會與公民」學習範疇,加入不少《基本法》與「一國兩制」新課題,初小階段由以往只認識區旗及區徽,加入初步認識「一國兩制」內容,指引列舉教師可用旅遊證件、貨幣作例子。高中階段加入認識《基本法》憲制背景及「一國兩制」新課題,比如以宗教、體育為例子施教。 更新後的課程指引,亦建議教師可參考《基本法》學習材料,讓學生掌握《基本法》對本港居民生活的重要性,又提到要培養學生「尊重法治,盡義務,享人權」的正確態度與行為。新指引亦在「國民身分認同與中華文化」學習範疇,加入「欣賞香港與國家歷史與文化的承傳」、「培養對國家及民族的歸屬感」等新課題,除國家歷史、地理等知識外,學生還須認識國家在經濟與科技的發展。 視像教材套短期推出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冼儉偉認為,在初小階段向學生教授《基本法》條文難免艱深,一般學校做法是輔以生活化例子講述,例如學生旅行,為何使用特區護照而非中國護照。至於解釋「一國兩制」由來,教師可用說故事形式,解釋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的歷史,「現在說『回歸二十周年』,為甚麼用到『回歸』字眼,學生都須了解。」他指以體育作切入話題,也有助學生了解,比如在國際體育賽事上有「中國香港」隊,但沒有「中國北京」與「中國上海」參賽,「學生其實未必會想到這些問題,但在教師引導下,多了解也無妨。」 另外,教育局去年拍攝《基本法》視像教材套,據悉當局將在短期內推出,連同一五年推出的「活學《基本法》」教材,中小學各有兩套《基本法》教材可供選用。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