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經調整多賺1.8倍勝預測 去季收入回升 盧偉冰:現處增長期
小米(1810.HK)收入連跌6個季度後,於今年第三季重回增長,錄得709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微增0.6%,略高於預期的705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約60億元,大增1.8倍,優於預期的47億元。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認為,上季收入回升,預示小米的業務和收入現進入正增長周期。
智能手機出貨量漲4%
智能手機方面,小米第三季的出貨量達到4180萬部,按年上升4%,惟平均售價(ASP)減少5.8%,至997元,主要因拉丁美洲、非洲及中東等ASP較低的新興市場出貨量強勁增長。集團季度智能手機收入為41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2%。
盧偉冰指出,年初時曾預測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跌5%至10%,前兩季跌幅仍較為顯著,但第三季已經快速收窄,有信心市場第四季能夠重回正增長,並且對2024年表現樂觀,料按年增長約5%。
華為早前以Mate 60 Pro重返5G手機市場。被問及競爭環境,盧偉冰稱,無論是小米14的銷量,還是小米市場份額的變化,友商回歸的影響都「非常小」。他認為,應該少關注對手,多關注自身的能力成長,而且中國市場足夠龐大,能夠容納多家廠商共存,不可能一家公司獨佔市場。
他補充,小米應對市場競爭的策略,是大力投入技術,如晶片、作業系統、人工智能等領域,打造「護城河」。此外,要堅持高端化策略和國際化戰略,以及推進「人車家全生態」。
小米的首部電動車預計明年上半年亮相,據披露,集團今年第三季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為17億元。
首部電動車明上半年亮相
內媒早前報道,按照董事長雷軍的規劃,小米首款車型首年銷售目標為10萬輛。不過,盧偉冰澄清,已經跟雷軍確認,該消息並不屬實。他又透露,小米汽車接下來會進行第二次冬季測試,維持明年上半年量產的目標不變。小米入局新能源汽車賽道,希望用15至20年的時間,進入世界前五位。
至於其他業務,IoT(物聯網)與生活消費產品上季收入207億元,按年升8.5%,主要因平板、掃地機器人及智能大家電收入增加。互聯網服務收入78億元,增加9.7%。
小米上季毛利率22.7%,創新高,較去年同期提高6.1個百分點。當季整體存貨金額為368億元,按年降30.5%,是11個季度來最低水平。截至9月底,集團的現金儲備為127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