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氣不只是小腸的事!孕婦、日常多體力勞動要特別注意

不少人一聽到「小腸氣」便以為只是與小腸有關,甚至以為是腸道有氣體,可通過放屁解決。其實,小腸氣的正式學名是「疝氣」(hernia),但凡身體裡的器官因某些原因,由正常位置移動至不正常的位置,都屬於疝氣。 小腸氣的成因 導致小腸氣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先天性的原因外,各種後天原因,包括身體老化、懷孕、排便時腹部用力過度、長期進行粗重工作等,都可能會令腹壁肌肉變得薄弱,甚至出現缺損,令腹腔內的器官掉進缺口中。因此,小腸氣並非只發生在小腸,腹腔內所有器官,包括大腸、膀胱、卵巢、盲腸等,也有可能從缺口突出,造成小腸氣。 小腸氣有幾多種? 最常見的小腸氣是腹股溝疝氣,男性患者較多。男士陰囊與腹股溝之間的通道天生較弱,令器官容易從這個位置跌出,造成腹股溝表面有異物隆起。不過女性同樣有可能因懷孕或過度用力等原因,導致腹壓增加而引發小腸氣。

其他常見的小腸氣種類包括: ‧ 臍疝氣:多發生於兒童身上,腹腔器官從腹壁弱點跌出,在肚臍附近凸起腫塊。 ‧ 切口性疝氣:由於手術後傷口的皮膚變得薄弱或未能完全癒合引致,器官在傷口下推壓而形成凸起腫塊。 ‧ 股疝氣:腹腔內的器官從股骨處跌出,導致大腿與腹部連接處有凸起腫塊。 ‧ 橫膈膜疝氣:胃部或腹部器官從橫隔膜上的弱點向胸腔推擠,令橫隔膜附近產生凸起的腫塊。 小腸氣治療方法 手術是治療小腸氣的唯一方法。目前,人造纖維網片修補(mesh repair)是小腸氣手術的主流方法,但網片始終是外物,有可能引起細菌感染和慢性痛症。近年自體組織小腸氣修補術(autologous tissue hernia repair)漸趨成熟,有醫學文獻顯示復發率平均只有1%,並可避免網片所造成的額外風險。 在手術過程中,醫生會重新調配腹壁組織,用正常、健康的組織去修補或加強缺損地方的組織,強化腹壁,以減少復發風險。事實上,小腸氣修補是一種相當普遍的手術,不少患者都會選擇採用局部麻醉於日間中心進行,無需住院。如果懷疑自己患上小腸氣,應盡早諮詢醫生並作詳細檢查。 Text/ 陳東飛醫生 Edit/ Ada Lee Image/ Instagram, unsplash 陳東飛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陳醫生熱衷研究蟹足腫、甲狀腺結節、小腸氣等病症的治療方法,曾赴多國深造交流,並致力將創新的醫療技術引進本港。

延伸閱讀:女士特別高危!甲狀腺結節可能是cancer

相關文章:

Coffee林芊妤公開長胎不長肉的孕婦運動大法!懷孕的你還不看清楚?

明星女生愛飲滴雞精 中醫話這4種人唔飲得

大肚婆做不做得運動?陳凱琳學做孕期普拉提 拉筋舒緩疲勞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