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局:上周極端天氣的保險索償或較「山竹」為高

【on.cc東網專訊】保險業監管局主席姚建華發表網誌稱,過去兩周,香港保險業與各界一樣於為颱風和暴雨的影響善後,以及處理理賠查詢和申請。有些保險公司更主動接觸客戶了解情況,向他們提供支援,彰顯保險作為風險管理工具的重要性。

廣泛和嚴重的水浸令不少汽車和財物損毀,亦為很多商戶帶來損失。有估計今次的極端天氣事件帶來的保險索償,可能會較2018年颱風「山竹」的30億元為高;具體的數字相信需要數月後才能確定,保監局會繼續密切留意情況,並向業界收集數據分析。

他指,理解受影響市民和商戶急需紓困,保監局於是就是次情況特別向業界發出通函,提醒保險公司公平對待客戶,迅速和透明地按保單條款處理理賠申請,並以同理心了解投保人的情況和需要,提供適切的協助,讓他們度過難關。

保險公司在處理理賠申請時,應對投保人作出明確的指引,說明申索時須遞交的資料,不時通知投保人處理索償的進度,並就理賠結果作出充分解釋,以釋除投保人的疑慮。

另外,當局亦提醒客戶認清保障需要、積極管理風險和填補保障缺口的重要性。以汽車保險為例,目前全港僅37%車主有購入綜合汽車保險保障,車主若只購買了俗稱「三保」的第三者責任保險,便可能要自行承擔發生事故時的維修或更換車輛的費用。另外,中小企商戶若能未雨綢繆,購買涵蓋財產損壞和業務中斷等保障的商業保險,亦可減少在天災或意外事故中須承擔的損失。

氣候變化已是全球大趨勢,與之相關的極端天氣事件預料將更為頻密。除了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無論個人和商戶,面對急速變化的環境,更需要做好風險管理,經常評估在不同的處境和人生階段所面對的風險,繼而採取行動減低和應對有關風險。

【更多影劇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