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台斷交對港發展民主的啟示

【星島日報報道】巴拿馬棄台北而與北京建交,民進黨蔡英文政府想疏遠大陸來加強自主、開拓台灣的國際空間,所得效果適得其反,這很值得本港社會在爭取民主高度自治方面,引以為鑑,以免產生愈要擺脫「一國」原則、自主空間卻愈狹窄的反效果。 巴拿馬是蔡英文當選總統後,第三個與台灣斷交的國家,當中非洲岡比亞是在她當選後就任前,另一非洲國家聖多美和普林西北則在她就任之後。現時台灣只餘二十個邦交國,大部分在中南美洲,巴拿馬斷交在台灣引起震動,除了因為其所處的戰略地理位置和百多年的外交關係,還因為可能在拉丁美洲觸發骨牌效應,導致這地區的國家紛紛與台斷交。 對上一個民進黨總統陳水扁在位期間,台灣失去了九個邦交國。到國民黨馬英九上台,兩岸曾有長時間的「外交休兵」,原因是馬英九接受兩岸在一九九二年達成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識,不搞台獨,當年北京對於巴拿馬等欲與其建交的國家,都採取拖字訣。 蔡英文卻迴避承認九二共識,內政方面縱容「去中國化」,外交上打電話祝賀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又搞南向主義,試圖加強與東南亞各國政經聯繫,來擺脫台灣經濟上對大陸的倚賴,同時開拓台灣的國際空間。 欲擺脫「一國」適得其反 結果,北京出招,台灣的國際空間不是開闊了,而是縮窄了。除了接連有國家與其斷交之外,台灣列席國際組織會議的機會亦減少了,在馬英九執政時代,可以列席的世界衞生組織年會及國際民航大會,今年都對台灣代表拒諸門外;過去台灣多用「中華台北」參與國際體育活動,今年起北京官方媒體統統改稱其為「中國台北」;台灣在一些北京邦交國設立的代表處用上「中華民國」或「台灣」的名字,現在都被要求正名為「台北」,含糊不得。 經濟方面,兩岸進入「冷和平」之局,窒礙了交流,大陸人赴台旅遊大減,對台開放市場步伐放緩,台灣經濟更加難有起色。 從國民黨和民進黨執政者與北京交手所獲的不同待遇,可見台灣愈要耍手段擺脫北京搞台獨,脫離「一國」,北京就愈會發力把台灣扯回「一國」正軌,台灣的國際關係掣肘就愈大,自主空間就愈窄。 與台獨串連不利港民主 從民進黨欲擺脫「一國」卻適得其反的角度來看,香港部分本土派和自決派立法會議員近日到台灣,出席台獨色彩甚濃的時代力量和民進黨立法院議員所組成「台灣國會關注香港民主連 」的成立儀式,表面上是為了香港民主自決爭取友好支持力量,實際上卻可能得出為本港民主發展拆台的反效果。 繼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強調,堅決反對台獨與港獨勾結後,三十九名建制派立法會議員發表聯合聲明,強烈譴責議員赴台,出席讓組織成立活動是「港獨、暗獨勾結台獨」,危害「一國兩制」及罔顧港人福祉。 雖然赴台參與活動的議員,否認此行有任何促進港獨的訊息,但是他們在爭取民主自治的過程中,願意與台獨分子合作,甚至可能被台獨分子利用作一國兩制的反面教材,北京怎會相信他們不會破壞「一國」? 這種作為,只會令中央對本港民主發展可能走向獨立有更大防範,提高「一國」的安全系數,或把香港的自主空間收縮。由此可見,自決派與台獨組織串連,對本港民主發展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因此,不止建制派,傳統民主派都要鮮明地反對議員與台獨分子眉來眼去。 (星島社論)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