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作家李歐梵憂多元文化變質

李歐梵教授的筆觸遍及電影、戲劇、音樂和建築等領域。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今屆香港書展的年度作家李歐梵擁有令人羨慕的多重身分,他既是著名的人文學者,也客串過幾部港產片;他研究中國現代文學,也發表不少獨到的文化評論;他關心世界,又以香港為家。他情迷香港的多元文化,數十年來為香港文化把脈,寫過不少深刻的文章。他擔心香港文化多元性正在下降,鼓勵港人要擁抱不同文化,多閱讀經典文學,擴闊思考。 下周三開幕的書展會場中,將設有年度作家李歐梵的專題展,以「只緣身在此山中」為題,展出多份珍貴的手稿、書作和相片,帶領讀者遊走他以學者、文化人和業餘愛好者三個身分編織、交錯的世界。 李教授是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權威,著有學術著作《中國現代作家浪漫的一代》和《鐵屋中的吶喊:魯迅研究》等,又兼論城市文化,其《上海摩登》一書更是膾炙人口。 他與香港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結緣,那是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社會百花齊放,華洋混雜,也匯聚了南腔北調的知識分子。他回想,那時初到中文大學出任講師,已心裏暗忖,也許有一天要成為這裏的一分子,這個承諾在三十年後果然兌現了。二○○四年,他從哈佛大學提前退休,決定放下學術研究,「想到香港做些文化實踐,為香港文化界寫多點東西」。 生於河南,成長於台灣,及後在美國度過半生,剛到港時,李教授曾視自己為半個香港人;今天,他要正式宣布 :「我是一個香港永久居民。」多年來,他的筆觸遍及電影、戲劇、音樂和建築等領域,既為我們解讀作品背後的意義,也為香港的文化把脈。 不過,也許是愛之深,責之切之故,他十分憂心香港的文化多元性正在下降,更擔心最終變成一元文化,或二元對立。作為一個世界主義者,他深切希望,「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市,香港人要包容,對世界其他文化要有興趣,保持對國際的關心。」 對於近年香港社會的爭議,李教授也看在眼內。雖然他表示並不熱中政治,但也不諱言,「和諧並不表示大家都是一樣,而是在不同衝突中一種禮貌上的交流,最後達到共識,這才叫做和諧。」而談及最近興起的本土思潮,他的見解是,本土思想與文化多元並不衝突,「但是,我不尊重自以為是的偏見,這樣好危險。」 社會爭議以外,香港年輕人普遍瀰漫一股對前途失去希望的情緒。李教授感言,他明白年輕人的心態,但他在大學中,也接觸到不少出色的學生,從他們身上看到希望,那也是他堅持退而不休的原因。此時,他說道,「其實我自己也是租樓住,我寧願把錢花在去旅行,看電影上,從中獲得滿足感,這視乎你對人生意義的看法。」 他分享最近到德國旅遊的經歴,讓他對德國現代文化思考良多,回港後一直閱讀有關書籍,鼓勵年輕人同樣要多讀文學,多看經典。他慨歎,經典文學作品往往也是數十元一本,但很多人卻寧願去看套電影。他表示,其實文學作品需要大家耐心一點去看,但內裏包含許多人生哲理,可以擴闊我們的思考空間,然後就會反思人生有各種的可能性。 他又以手勢畫一條直綫示意,很多人以為要讀一個專業,然後供樓,組織家庭,卻抱怨前途狹窄,「但人生不能太狹窄,當你看到各種可能性,就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