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海外專科醫生 擬擴至非永久居民

香港公營醫療長期人手不足。
香港公營醫療長期人手不足。

香港公營醫療人手長期短缺,醫護移民潮又加劇人手荒,政府昨日建議就早前提交的《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作出3項修訂,在引入屬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海外培訓醫生基礎上,再建議容許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海外專科醫生進行特別註冊,即向非港人海外專科醫生大開中門。食物及衞生局沒有披露估計該項措施可吸納多少海外醫生,僅指措施有助紓緩前線醫生的壓力。醫院管理局的統計則顯示,本年度5大專科的醫生流失率高於5%,最高的是婦產科,流失率達6.4%;其次是放射科、眼科,流失率為6%;其他如麻醉科、耳鼻喉科均流失超過5%,較醫管局整體醫生流失率高。

倡在港考執業資格試再實習

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昨日表示,法案委員會認為草案現時只限香港永久性居民註冊,要求過於嚴格,而公營醫療最缺的就是專科醫生,因此建議放寬特別註冊至持有認可醫學資格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專科醫生。第二項修訂是容許未完成實習的海外醫科畢業生直接在港參加執業資格試,吸引處於事業發展初期的醫生。他們返港參加執業資格試及實習一年,就可經特別註冊途徑參加專科培訓,之後在公營醫療機構工作5年並表現達標,就可申請正式註冊。由於實習涉及公共資源,因此有關安排只涵蓋香港永久性居民。陳承諾,合資格的本地醫科畢業生會有足夠工作及專科培訓機會,政府亦會按需要投放額外資源。

另外,政府建議讓有限度註冊的專科醫生銜接至特別註冊。他們只要在本港4間公營醫療機構工作5年,並持有認可專科資格,就可申請特別註冊,其後再於公營醫療機構工作5年,便可申請正式註冊。有限度註冊專科醫生在法例修訂前的服務年期,也會計算在內。陳強調,銜接安排以專科醫生為主,須經醫專審核其專科資格,及經聘用機構每年評核表現,質素有保證。

葛珮帆指修例未紓護士短缺

當局進一步放寬海外醫生來港限制,與醫護流失嚴重有關,醫管局統計顯示,2020/2021年度中,多個專科均出現5%以上的醫生流失率,公立醫院及診所的專科門診輪候時間愈來愈長。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葛珮帆回應指,是次修訂有拆牆鬆綁的作用,但除了醫生荒,政府估算2040年普通科護士會出現5,060人空缺,所以法案修訂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政府須多管齊下處理。委員會將在9月3日召開第4次會議,處理及審議修正案。若未能完成討論,就會於7日加開會議,目標於24日提交內會,及於10月13日在立法會大會恢復二讀辯論。

陳肇始建議放寬特別註冊制度的資格要求。
陳肇始建議放寬特別註冊制度的資格要求。
專科門診最新輪候時間
專科門診最新輪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