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碼頭問題多 陋習10年未改 議員炮轟

【on.cc東網專訊】啟德郵輪碼頭早前出現交通配套不足及混亂,惹外國遊客不滿,醜出國際。多名議員炮轟郵輪碼頭不但交通配套差,定位不清晰亦惹來各界非議,更有議員將矛頭直指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及旅遊事務署,指看不慣楊潤雄在郵輪碼頭甩轆後,企圖諉過碼頭營運商,而只是簡單的交通安排,卻要更高層官員補鑊,形容郵輪碼頭陋習10年未改,認為政府當初的定位根本捉錯用神,當務之急是重新定位。

身兼行政會議召集人的議員葉劉淑儀指,8月份引人關注的新聞,「啟德郵輪碼頭甩轆」自然上榜,更一直發酵。8月4日,「海洋光譜號」疫後首次訪港,帶來約5,000旅客,但卻爆出甩轆醜事,郵輪碼頭接駁交通嚴重不足,暴露特區政府與業界並沒做好充分準備。她又指郵輪碼頭發展15年,而早在2013年碼頭落成啟用,同年6月12日迎來第一艘郵輪「海洋水手號」,當日已出現用不到行李運輸帶,接駁交通配套不濟,的士不足,旅客候車大排長龍,商舖十室九空等問題。

然而問題沒改善。她指5年後,2018年3月,以啟德郵輪碼頭為母港的本地郵輪「世界夢號」,在2018年3月原定讓旅客在啟德登船,但原來碼頭的兩個泊位已預留予「瑪麗皇后II號」及「伊利沙伯皇后號」使用,船公司要臨時安排旅遊巴及接駁艇接載旅客前往將軍澳碇泊處登船。期間有旅客因在碼頭呆等兩小時而鼓譟。再5年後的今日,旅客落船依然無車搭,輕軌鐵路、水上的士依然得個講字,碼頭商舖依然十室九空,經濟輻射效益近零,但特區政府不曾吸取教訓,10年來沒怎樣改善郵輪碼頭的管理,也沒好好運用疫情空窗期來優化郵輪碼頭的軟硬配套。

她又提到旅遊事務署多年來未有為郵輪碼頭設施優化下功夫,反問那麼這些年來,旅遊事務助理專員、副專員、旅遊事務專員及局長等一系列官員,究竟有甚麼貢獻?又看不慣楊潤雄在郵輪碼頭甩轆後,企圖諉過碼頭營運商,指營運商經營10多年,理應知道郵輪到港會出現的問題。

九龍中議員楊永杰重申啟德交通為人詬病,坦言若政府不是在2020年突然煞停單軌列車,整個區的交通安排並非如今日般惡劣,他認為整個啟德的發展必須要有集體運輸,不但為了復常後的郵輪碼頭發展,更要考慮將來大批住宅入伙,以及體育園的落成,必須要做提前準備,未雨綢繆,路通才能財通,才能夠興旺。

另一方面,議員容海恩及何敬康早前去信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祖恒, 要求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及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解畫。容海恩同樣認為,郵輪碼頭除交通問題外,最重要的是定位不清晰。她坦言,現場小賣部、市集等都特別少,沒有多元化、特色的紀念品等,認為當局應該盡快找到遊輪碼頭的定位,讓遊客一抵港就能感受到香港特色,提升香港的旅遊脈搏,又認為當局必須盡快做,希望能在兩周內提交發展方向或時間表,而非一拖再拖。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