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劉鶴來管晶片 可否妙手回春

【彭博】-- 中國決定任命一位晶片「沙皇」,是其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最新舉措。不過對於在追趕美國、台灣和南韓過程中面臨的種種挑戰而言,這未必能藥到病除。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是領導未來半導體技術發展的一個顯然和應然的選擇。至少自2018年以來,他一直領導著中國的技術改革,而他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核心圈子的地位--他一直是美中貿易談判的首席談判代表--確保他的建議能夠被聽到。

劉鶴並非一位工程師。這位受過哈佛教育的職業官僚更像是一位經濟學家和產業政策專家。這不是說他需要掌握那些高超的技能,而是說意味著這位69歲的高官為該領域--半導體材料、設備和工藝--做決策時必須依靠專家們。如果對於應該把財力和人力資源引導到哪裡有敏銳的判斷力,一切都將有所不同。

鏈接:劉鶴據稱被委以新的重任 將領導中國對美國的晶片競爭

迄今為止,北京方面在晶片領域的過往記錄難以激發信心。中國在2015年設定的目標是到2025年將70%的需求實現國內採購,然而目前已勉力從10%提高到僅僅16%,到截止日期要達到20%可能也有難度。中芯國際仍然是中國晶片製造業的旗手,而它比全球領頭羊台積電和三星電子落後大約六年。何況這些競爭對手並沒有無所事事。台積電將在未來三年投資1,000億美元,以擴大其徹底的主導地位,而三星電子和英特爾也已宣布大膽支出計畫以跟上節奏。

跨越式發展

中芯國際幾乎難以從其價值90億美元的物業和設備中榨出一分錢。實際上在過去三年之中,其利息收入與製造晶片的收入相當。

自2014年以來,中國已在兩個不同的國家基金合計投資510億美元,以幫助國內半導體企業追趕海外競爭對手。但是這些政策沒有建成卓越的晶片巨頭,而是挖了很多大錢坑,包括紫光集團。紫光集團是中國著名學府清華大學的附屬企業,而清華大學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母校。該公司一直在燒錢,背負著沈重的債務,甚至債券持有人如果能追回31%的投資都應感到欣慰。

中芯國際和紫光集團糟糕的財務表現表明,中國已經投入了所有資金的技術和工廠,在本土的市場基礎非常薄弱。北京可能會試圖推動、督促或強迫中國的領先企業從這些落敗者手中採購。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汽車或航空航天等行業。但是,華為、聯想集團、阿里巴巴及類似公司,在購買當前中國晶片方面更可能躊躇不前,因為這些晶片遠非最新技術。而且這種消費不太可能刺激半導體行業進入世界領先地位。

這並不是說劉鶴的困境毫無希望。不能僅僅是奮起直追,他的晶片策略將是探索競爭對手尚未掌握的那些領域,希望能夠在任何人立足之前中國先行占領這些技術高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動作,就是在踐行這種策略。中國上周發布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拍攝的首批火星影像圖。在總部北京的諮詢公司Trivium看來,這一成功,「證實了聚焦於跨越式發展的合理性」:就是要專注於還沒有一個國家有明顯優勢的下一代技術。

北京宣揚在太空領域取得的成功是正確的,應該有助於提振其陷入困境晶片行業的士氣。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這種跨越戰略可以應用於半導體領域。但是有一位副總理總攬全局,中國沒有給自己留下失敗的餘地。

(Tim Culpan是重點關注科技行業的彭博專欄作家,之前在彭博新聞社報導科技新聞。本專欄並不代表彭博編輯委員會或彭博有限合伙企業及其所有者的觀點。)

原文標題Will a Chip Czar Guarantee China Success?: Tim Culpan

(新增小標之後內容)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