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大政府可以解決美國的供應危機

【彭博】-- 在新冠疫情之後,美國人正在重新意識到經濟供應面的重要性。但這不會是1980年的重演——我們漸漸明白,除了減稅和放鬆管制之外,還有很多可以提振供應的事情可以做。

正如大多數人所知,經濟學家傾向於用供求關係的角度看世界。大衰退讓我們記住了總需求的重要性——量化寬鬆和金融救助幫助緩和了衝擊,當時如果能有更多財政刺激措施,我們甚至會更快走上復甦之路。但是Covid-19大流行則非常不同。供應鏈中斷和勞動力短缺提醒我們,並非所有經濟問題都源於需求不足。儘管就業復甦乏力,但通膨當前仍居高不下。

這讓一些人想起了1970年代的滯脹。我們當然還沒有進入70年代那種情況——通膨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消退,如果疫情沒再卷土重來,就業成長將會加快。但就算是暫時的、輕微的滯脹,注意力也應該集中在基於供應的解決方案上;在滯脹環境中,寬鬆貨幣政策和政府借款等基於需求的解決方案並不管用。

此外,Covid提醒了我們供應在微觀經濟層面的重要性。美國在疫情初期未能生產出足夠的口罩和呼吸機,這告訴我們,就算是在正常時期很高效的供應鏈在危機時期也會變得脆弱。

因此,美國正在認識供應面的重要性。但與70年代和80年代不同的是,現在很明顯,減稅和放鬆監管等過去的紓困選擇將不足以產生宏觀經濟穩定性或微觀經濟彈性。近幾十年來,減稅顯然未能促進經濟成長。放鬆監管聽起來簡單,做起來非常複雜;許多監管實際上對經濟有益。

應該在後Covid時代扮演不同角色的不是羅納德·里根的舊配方,而是供應面經濟學:政府需要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來確保生產能夠擴大。

一個明顯的領域是勞動力供應。曾經支撐美國人口成長的移民這些年來一直在下降:

放在技術移民的背景下,這件事尤為重要。移民幫助產生了大量的熟練勞動力——研究生、H-1B勞工和綠卡持有者,甚至就在製造業轉移到亞洲的情況下,這些勞動力也讓美國科技產業保持了主導地位。幸運的是,總統拜登正試圖簡化其前任為減少技術移民而設置的繁文縟節。但是,如果想要確保對中國等競爭對手保持領先地位所需要的人才會穩定流入,美國應該制定一個更長期的解決方案。在目前的移民制度中加入加拿大式積分系統並增加雇主贊助的綠卡數量,應該可行。

同樣變得明顯的是,強大的供應鏈需要政府的支持。如果放任不管,企業往往將會榨干它們生產鏈中的效率,把一切都外包到價格最便宜的地方。就算它們認識到脆弱性的威脅,競爭和股東壓力也會迫使他們追逐短線利潤。糾正這一問題需要政府的協調行動,這就是為什麼拜登正在設法確保計算機晶片、電池、稀土和藥品等關鍵領域的強大供應鏈——這些領域在戰爭或有一次爆發大流行病的情況下至關重要。

事實上,就供應鏈穩健性而言,提高公司稅可能是供應面良策。美國長期以來一直使用稅收激勵措施來鼓勵研究和投資等企業活動。在美國,如拜登建議的那樣提高基線稅率,然後為重新支持關鍵供應鏈的公司提供減稅,可能是最有效的激勵辦法。

第三個政府絕對重要的領域是基礎設施。不加干涉的話,自由市場不會帶來足夠的科學研究、道路或教育。此外,向綠色能源的轉型也不會有足夠的速度,它需要政府的推動。基礎設施確實增加了經濟中的需求,但其核心是供應面政策。

這就是拜登時代的供應面政策正在形成的模樣——事實上,說拜登經濟策略的一個支柱是用積極的政府來擴大供應也不為過。但是,只要美國是這樣想的,現在就應該集思廣益以設法增加對私營部門擴大生產的激勵。或許調整金融系統以更好地幫助資本密集型公司快速擴大規模是個好主意——畢竟,資本是生產的關鍵要素之一,理想情況下,以供應為基礎的政策應該使得其很容易獲得。

總而言之,如果疫情後的經濟會幫助美國告別過去我們認為只需減稅和放鬆監管、供應問題會自行解決的日子,那將是一件好事。

原文標題Big Government Can Fix the U.S. Supply Crisis: Noah Smith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