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拜登的中國挑戰可回溯兩位總統

【彭博】-- 如果當選總統拜登料將選擇的國務卿Antony Blinken想知道,他在重啟美國在亞洲的關係方面將遇到什麼挑戰,應該把視線投向中國北方煤炭港口的寒冷海面。

彭博新聞社上周報導稱,在中國與澳大利亞發生外交爭端之際,超過50艘裝載著澳洲煤炭的船為卸貨已經等待至少一個月。中國還計畫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徵收至高212.1%的反傾銷稅。中國官員指責澳大利亞的多種行為毒化雙方關係,包括澳大利亞媒體的報導、防止外國政治干預的法律獲得通過等。

這樣一種全場緊逼將考驗Blinken處理國際事務的手段。與一邊輕蔑美國盟友一邊在口頭上與中國對抗的現任總統川普截然不同,Blinken長期以來一直把聯盟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視為增進華盛頓利益的最有效方法。

「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星球面臨的重大問題--無論是氣候變化、大流行病還是不良武器的擴散,顯而易見,都沒有單方面的解決方案,」他在7月份接受智庫Hudson Institute採訪時說。「我們需要團結我們的盟友和合作伙伴,而不是疏遠他們,來應對中國帶來的一些挑戰。」

Blinken的邏輯很簡單。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多,並且在十年左右的時間內,其經濟規模也可能會反超。軍事開支正在迅速成長,從2008年美國軍事開支的13%攀升到去年的36%。美國光靠自己將難以長期抵擋這一不斷崛起的強國。如果有一群盟友的話,情況可能會大不相同。

問題是,面對北京更加激進的立場,這樣的聯盟是會瓦解還是會鞏固。

澳大利亞是美國一個非常堅定的盟友,在北韓和越南戰爭時都出了兵;它也是亞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然而,除了極小的不丹外,該地區的每個國家都是與中國的貿易額高於與美國。如果北京把用來對付堪培拉的那種外交-商業肌肉秀給其他地方看,那麼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或菲律賓等不結盟的東南亞大國會怎麼辦遠談不上清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月早些時候在彭博創新經濟論壇會議上說,很少政府將願意加入對抗中國的聯盟。

「聯盟挺好,但是具體要做什麼呢?」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James Crabtree說。「亞洲的某些地區希望美國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但有另一個團體希望美國不再神氣十足、指手畫腳。要讓兩邊都滿意將非常困難。」

Blinken曾是歐巴馬總統把重心轉向亞洲戰略的設計師之一,但如今,對這一行動的看法無疑很混雜。在北京許多人眼中,它看起來像是一次因華盛頓軍事上裝備不足而未完成的戰略包圍嘗試。這一重心轉移的經濟部分--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貿易集團,以美國退出告終。正如我的同事Andy Mukherjee說過的那樣,重新加入TPP應是當務之急,但就政治上而言,它在國會可能沒戲。而且本月早些時候簽署的、以中國為中心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可能證明是更為重要的組織。

同時,歐巴馬政府當時嘗試在氣候、北韓和伊朗等問題上爭取中國配合,意味著其不得不採取一種調和的姿態,這有時使該地區的美國盟國感到被拋棄。

「歐巴馬政府錯誤應對和理解了中國影響力的快速施展,」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負責人Rory Medcalf說。「川普政府讓北京慌了手腳,但很快就摧毀了朋友和盟友的善意。」

Blinken有一個短暫的窗口可以重置期望。川普扮演了壞警察的角色,他將能夠繼承現任政府的更強硬立場,而不必看起來像在推進戰線。美國與日本、台灣、南韓和澳大利亞之間正在發展伙伴關係以開發該地區的基礎設施、抗衡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也為增強華盛頓的軟實力提供了機會。

不過,他必須是機敏的。儘管川普有種種言論,日本和台灣等經濟體嘗試把供應鏈轉移到該地區其他地方,但過去四年來,中國與全球經濟的融合程度有升無降。

美國面臨的風險是,其在亞洲面臨的局勢與在中東差不多:在其無法塑造的地方花費血汗和財富;被怨恨卻無力;為盟國自己解決不了本地區競爭對手的無能承擔指責。常言道,有責無權宦官也。美國將必須努力確保這不是它在亞洲的命運。

原文標題Biden’s China Challenge Goes Back Two Presidents: David Fickling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