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美軍培訓台軍代表華府更接近為台灣提供安全保證嗎?

【彭博】-- 1970年代中期,我剛從美國海軍學院畢業,被指派到一艘準備部署到西太平洋的驅逐艦。在眾多停靠的港口中,有一個特別顯眼:位於台灣北端的基隆港。它是一個以對海軍軍艦友善而聞名的港口。那個年頭,美國國旗經常出現在進出台灣港口的驅逐艦和巡洋艦上。

Most Read from Bloomberg

突然,我們的日常行程有了改變,停靠台灣基隆和島上最大港口高雄的訪問都取消了。反之,我們轉往菲律賓和香港(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我們既意外又失望,但也隱隱感覺到一股巨大的地緣政治風吹過東亞。

之所以改變是因為卡特政府決定默認了北京所堅持的只有「一個中國」原則,美國同時放棄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和軍事接觸。在接下來的40年裡,台灣境內沒有美軍。

但這在上週也改變了。據可靠的新聞報導,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在台灣活動的消息曝光了。據媒體報導,一年來大約有20多名美軍在台灣訓練台軍。美國和台灣都沒有否認這些報導,至少一位不具名美國官員證實了這些報導。

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美台軍事關係的未來如何?

語境很重要。更大的戰略背景是,美國繼續遵循1970年代末期商定的基本原則,即不給予台灣官方的外交承認,也不公開支持台灣獨立。這很可能就是拜登總統上週所說「我們將遵守台灣協議」的意思。

在防務安排上,美國奉行「戰略模糊」政策,即不明確表示如果台灣受到攻擊會幫助台灣,也不否認可能會這樣做。美國向台灣出售了相當先進的武器系統,在國際論壇上提供支持,並與台灣保持著強勁的貿易和投資關係。

過去幾年中國對台灣的軍事立場也開始改變,變得愈來愈咄咄逼人。中國每年新增數十艘軍艦,如果以數量計算,已是全球最大的海軍艦隊。在印太地區主要前沿基地、核動力潛艇和航空母艦等領域,美國海軍仍然保持質的優勢。但量大也有其優勢,中國對台灣發動有效兩棲攻擊的能力正在強化。

解放軍空軍也在加強台灣附近的行動。10月的頭四天,有150多架次中國軍機(戰鬥機、轟炸機和反潛機)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每一次任務都給台灣空軍帶來了應對壓力,未來如有大規模行動時,台灣的防空網絡可能不再那麼敏感。解放軍此舉也在向美國發出信號,要求美國停止加強與台灣的關係。

該地區的專家也越來越不安。在今年春天赴國會作證時,時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的Phil Davidson海軍上將警告,未來六年台灣很有可能遭到攻擊。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上週表示,兩岸情勢是40年來最嚴峻的時刻,到 2025年,中國將把進犯的成本降到更低,使其具備全面犯台能力。澳大利亞兩位前總理陸克文和托尼·阿博特也曾警告,北京展現出新的自信。

預期拜登團隊會遵守「一個中國」政策的基本原則,同時設法增加中共犯台的成本。因此才有特種部隊和海軍陸戰隊小規模但具有戰術意義的駐台,隨後可能會進行美台高級官員之間的互訪。

許多觀察家呼籲,增加對台灣的國防支援,包括可以在海上打擊中國船艦的攻擊型飛彈;更優良的飛彈防禦系統,以保護關鍵的後勤基礎設施(機場、港口、指揮和控制中心);可以根據指令啟動的「智能」反艦水雷;加強網路安全的攻守能力;以及針對特定反入侵戰術訓練台灣的特種部隊。

美國還將努力加強該地區盟友、夥伴和友邦的決心,尤其是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等「四方安全對話」國家。美國在歐洲的盟友將更頻繁地部署到印太地區,例如英國新航空母艦伊麗莎白女王最近的任務。

同時,美國國家安全顧問Jake Sullivan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上週對話之後,拜登希望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能夠建立直接渠道(包括今年可能舉行的線上峰會)。這項政策似乎是明智的:必要時不惜對抗,但只要可能就尋求可以合作的領域。

歸根結底,問題在於這些舉措能否嚇阻北京,它在台獨問題上設立了最清晰明確的「紅線」。雖然攤牌不會是迫在眉睫(當然也不會在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之前),但緊張局勢將穩步升高。我們希望拜登和習近平能夠舉行峰會;雖然在這種場合提出這樣一個火爆的話題可能令人躊躇再三,但兩人在會談中需要針對台灣進行坦誠對話。

(James Stavridis是彭博視點專欄作家。他是美國退役海軍上將,曾擔任北約盟軍最高司令;其最新著作為《2034:下一次世界大戰》。本專欄並不代表彭博有限合夥企業及其所有者的觀點。)

原文標題U.S. Troops Prepare Taiwan for China Invasion: James Stavridis

(增加第八段後內容)

Most Read from Bloomberg Businessweek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