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經濟學家:貿易戰和疫情過後 全球2021年有望迎來休整和成長

【彭博】-- 彭博首席經濟學家歐樂鷹和經濟學家Bjorn van Roye寫道,2019年,美國-中國貿易戰給全球成長炸出一個大洞;2020年,新冠疫情引發了歷史性的崩潰。展望2021年,美中關係可能企穩,而新冠疫苗也有望為疫情危機畫下期待已久的停止符。

彭博經濟研究的基本預期是,2020年全球產出收縮4.1%,然後在2021年反彈至成長4.9%。病毒傳播過程、經濟刺激力度以及疫苗上市時間的不確定性,意味著可能的結果仍然異常寬泛。一路上仍會有一些顛簸。病例數增加將意味著2020年結尾及2021年開局疲弱。疫苗的到來應預示著進入年中階段時加速。筆者預計2021年下半年成長將回到趨勢水平。鑒於通膨預計將保持低迷,極端擴張性的宏觀政策環境(中央銀行為赤字支出提供融資)可能保持不變。一個關鍵的不確定性是美國國會是否會利用其擁有的財政空間,還是黨派紛爭阻撓必要的刺激措施。一個理想情景是可能的--新冠病例降速快於預期,美國財政刺激計畫達到約2萬億美元大關,疫苗上市進展順利提振信心,中美關係企穩促進貿易。經歷了2020年,想要過於失之樂觀都很難。

全球、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中國以外)和中國GDP

用字母和符號來討論經濟復甦的形狀已變得很普遍。今年第二季度,人們的希望是「V」形,即產出迅速回升到疫情前的趨勢。隨著新冠病例創出新高,許多發達經濟體現在面臨的是反「√」形,未來幾個月產出料停止成長或略有下降。

日常活動指標--G-7和主要新興市場

彭博經濟研究的日常活動指標表明,對於某些國家來說,第二次低迷已經開始。筆者認為不會像第一次那樣嚴重。在歐洲,學校和工廠保持開放。在美國,各個州的應對會各不相同。鑒於疫情在國內的傳播已得到控制,中國將得以幸免。儘管如此,其嚴重程度將足以使全球產出在第四季度再次停滯。

到2021年第一季度,歐洲的封鎖應會使曲線變平,持續的收入支持將為復甦奠定基礎。在美國,鑒於疫情控制和財政刺激方面的不確定性更強,2021年伊始可能會再次走弱。但在歐洲和亞洲同步擴張的情況下,全球經濟應會開始重新走上復甦之路。

2022年GDP與危機前趨勢的偏離程度

到第二季度,天氣轉暖、疫苗廣泛分發和持續財政支持的綜合影響將為廣泛回暖鋪平道路。彭博經濟研究預計,今年餘下時間的成長將保持在趨勢水平之上,使得2021年的增速達到4.9%。2022年,隨著復甦的繼續,彭博經濟研究預計全球產出將成長3.9%,隨後幾年的成長將穩定在略低於3%。

即使世界經濟盼望著來年會更好,但新冠危機也彰顯了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危機管理方面的優勢,以及另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弱勢:

日本在發達經濟體中脫穎而出,該國相對成功地控制住了疫情,且付出的經濟代價有限。根據彭博經濟研究的預測,2022年底的產出將僅比疫情前的趨勢低不到3%。德國和美國的產出損失也較為有限,2022年的GDP將比疫情前的趨勢低略多於3%。對於美國而言,旨在維持企業運轉的政策付出了更多的人身損失,該國的新冠病例不斷攀升。在英國和義大利,成本會更高,這兩個國家2022年的產出預計都會比疫情前的趨勢低5%左右。在英國,最初未能控制住疫情導致了高昂的費用,而英國脫歐是另一重拖累。在新興市場中,中國在控制國內疫情和重啟經濟方面表現出色。到2022年底,產出將略高於危機前的趨勢--唯一可以稱作「V」形復甦的主要經濟體。在另一端,印度和巴西2022年的產出將比趨勢低5%左右。莫迪政府的經濟改革重振了人們對印度長期發展前景的樂觀情緒。從去年的情況來看,要開始旅行還有一段距離。

在新冠危機開始之際,由於囤積提振需求以及供應減少的報導,人們產生了通膨擔憂。事實上,在這一年行將結束之際,通膨並沒有出現。產出缺口仍然很大,想要消除需要數年的時間。包括印度和墨西哥在內的少數國家出現了價格震盪,限制了刺激空間。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政策可以保持在促成長模式。

原文標題GLOBAL INSIGHT: After Trade War, Virus -- Respite, Growth in ‘21

(新增第二張圖下方內容)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