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之︰擬在河套區設醫學實驗室

■徐立之表示,正密鑼緊鼓籌備成立香港的生物醫藥科技中心,推動本港產業轉型。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港科院創院院長徐立之透露,正密鑼緊鼓籌備成立香港的生物醫藥科技中心,推動本港產業轉型,希望可盡快提交詳盡報告,初步建議政府撥款五十億元,作為八年經費;他透露正聯絡各大院校,成立聯合醫學實驗室,希望成為香港的亮點,若能夠成功,日後會落戶落馬洲河套區。他認為本港大學擅長研究醫學科技、藥物測試,有足夠的能力打造生物醫藥科技中心,有信心業界會積極參與。 港科院院長徐立之表示,他應行政長官邀請,擔任生物醫藥科技中心的籌備小組召集人,已物色尤其在生物醫學方面的專家,對方會撰寫報告,希望能盡快完成。徐立之表示,中心屬跨院校的獨立研究中心,得到不同院校及學者支持,現時構思在科學園設立一個有實體建築物的研究所,而非只是合作計畫,長遠就期望中心可以設在河套區。 他昨出席一個電台節目表示,本港由經歷沙士、禽流感,至近年的無創產檢、藥物測試等,均得到國際認可,正正反映生物醫療科技是本港的強項。他建議由政府特別撥款五十億元,作為生物醫藥科技中心八年的經費。徐立之相信,中心未來可與大灣區合作,以及獲國家資助。 去年十月成立的檢討研究政策及資助專責小組,早前就高教界研究經費模式建議,發布中期諮詢報告。身兼小組主席徐立之說,本港各大專院校的研究出色,但研究經費的投入,較鄰近地區少,形容是「低得可憐」,因此小組的角色是檢視如何將資金有效運用。他說,本港的學術研究正面對資源分散、規模不足等問題,希望循各個方向研究,善用研究資源。 小組提出的建議,包括將香港整體競逐研究撥款,由現時每年約二十億元,倍增至每年四十億;並鼓勵本港不同大學多分享及跨院校合作,做大型科研項目。徐立之表示,增加有關撥款是為了令上游科技做得更好,再將技術轉移至中下游,相信香港的科研及科技生態會有很大的轉變,他對該份研究報告寄予厚望。 徐立之又指,本地大學多進行個別項目研究,但國際趨勢講求合作共享,大學之間應該增加跨院校、跨學科的研究,他認為所謂「好的研究」,除了要具備經濟效益,亦要對社會有貢獻,「本港學術界要打破門戶之見,多合作研究及分享,是發展科研的最緊要元素。」他又認為,香港亦能用到中央的科研撥款,改變科技生態。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