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淨化污水項目三次申請基金被拒 學者:創科氛圍保守
【Now新聞台】本港積極發展創科,但有淨化污水研究項目三次申請創科基金被拒。有參與審批的學者指,過去本港創科氛圍較保守,未必願意投放資源,需要有相關管理人才推動。
這個魚菜共生系統加入了微藻後,可以淨化污水,產生出來的藻粉亦可製成美容產品出售,形成產業鏈,長遠可用在污水處理廠、河道及魚塘等。
研發系統的何建宗在2012至2018年間,三次申請創科基金都被拒絕。
科技公司董事長何建宗:「(回覆)暫時似乎未足夠成熟產業化,第二次給的答案是你已經足夠,有很多資料,對你的科技有信心,但因是政府的錢要支持產業在香港真的可以形成產業,不如提供一些數據。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就回了信件簡單地說,既然渠務署想用,不如渠務署支持你,你不用申請。」
他最終在內地找到投資者成立初創公司。
何建宗:「內地和香港最大的態度(分別)就是積極性和看到長遠的重要性。在內地,一說到這種科技,當我每一次表述完之後,人人都拍案叫絕,真的好,我們一定要做、幫你想辦法去實行。」
研究團隊會在實驗室培育微藻的藻種,一般等四至七日成熟後,再運去不同魚塘大量繁殖。
中大學者黃錦輝曾經有份審批創科基金申請,他承認過去本港創科氛圍較保守,去年公布創科發展藍圖後,可以令發展方向有定位,但由研發到轉化成商品仍然有很大鴻溝。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願意投錢、投地、投資源,但另一方面好像在審批,甚至管理創科發展的人才都沒有,這是缺少的。中間是要有些懂得科技轉移的管理人才,政府其實不是投放太多金錢在這方面,沒有一些專才去幫助兩邊拉攏。」
創新科技署回覆查詢時指,基金評審架構由七個部分組成,包括技術能力、財務因素、能否配合政府政策等,詳細說明載於申請表格。截至今年5月,基金批出逾3000個項目,資助金額114億元。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