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調查:醫生認為83%患者管理未達良好 最新一線治療黃金組合「ABC+S」

31歲、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的蕭小姐,大約在2至3年前因感冒而大病一場,最初以為是因為冬天感冒較難痊癒,沒有特別理會,直至後來開始出現腳腫、氣喘、晚上因咳嗽而無法趟平睡覺等情況,雙腳腫脹至無法步行,才驚覺問題嚴重,求診後始知確診冠心病,3條主要血管栓塞超過九成,其他微細血管栓塞情況亦相當嚴重,醫生指當時肺積水已經達至七成,需要進行2次通波仔手術。

雖然術後水腫及咳嗽情況得以舒緩,但因為血管栓塞時間過長,導致心肌壞死,已經出現第2至3期的心臟衰竭,病情無法逆轉。她坦言,對病情管理認知不多,日常只會量度血壓,偶然將自己的情況寫下來,待記得時才會問問醫生。而且,她需要服用5至6種心臟病相關藥物,但不清楚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心臟病友互助組織「關心您的心」於今年8至9月進行問卷調查,訪問了94名前線醫生,結果發現僅17%受訪醫生認同患者能良好管理病情,管理上不足之處甚多,包括飲食控制欠佳、欠缺有系統的自我紀錄及缺乏集中心臟管理中心、未能有效表達病徵或病情嚴重性、藥物依從性低、體能活動不足等。此外,81%受訪醫生認為單靠病歷及患者口述不足夠了解病情變化,分別有85%、67%及 66%認同系統性定期紀錄病徵能加強自我管理的積極性、有助醫生監察病情及制定合適的醫療方案、減少緊急入院,受訪者認為加強疾病及藥物資訊、增設集中心臟管理中心及提供病徵監測紀錄表均有助控制病情。

心臟科專科劉柱柏醫生表示,臨床所見不少患者因認知不足而抗拒依從醫生處方服藥,例如ACE-I屬降血壓類藥物,患者以為血壓正常便無需服用;SGLT2 抑制劑有降血糖功效,非糖尿病患者又以為無需服用。其實大部份心臟衰竭藥物都有多重療效,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而處方不同藥物來改善及控制病徵,因此患者切忌胡亂「揀藥食」、減藥、甚至自行停藥。新指引同時建議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同樣有助降低死亡風險及預防病情惡化。

他又分享,歐洲心臟學會上月推出2021年新指引,首度將SGLT2抑制劑納入心臟衰竭一線藥物,建議患者及早接受最新治療黃金組合「ABC+S」,以穩定病情、降低入院機會或死亡風險。

歐洲心臟學會公布2021年新指引
歐洲心臟學會公布2021年新指引

團體又推出「醫患同行.正視心衰竭」計劃,聯同17位公私營機構的心臟科專科醫生擔任計劃顧問,製作一系列教育資訊助患者線上線下同步管理,共同推動心臟衰竭的全方位管理,助患者重拾正常生活。

關心您的心主席梅卓能先生表示計劃盼喚起醫護人員、患者及其照顧者,以及公眾對心臟衰竭的關注和認識,助醫患同行,從而減低心臟衰竭。Text:Fion

延伸閱讀:

  1. 心肌炎|專家倡12至17歲青少年只打一針復必泰 減副作用心肌炎風險(附心肌炎成因、症狀)

  2. 冠心病 | 接種新冠疫苗竟找出嚴重隱性冠心病?心臟專科醫生建議男士45歲始須定期檢查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