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危機追蹤:中國據悉鼓勵國企收購恆大資產;香港要求銀行上報敞口

【彭博】-- 中國政府正力圖向市場發出訊號,不論中國恆大日後會如何,其債務危機不會失控或是令經濟脫軌。

Most Read from Bloomberg

就在這周,中國人民銀行許諾維護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同時保障購房者的權益。央行周二還向銀行體系淨增加了1000億元人民幣(155億美元)的流動性,為連續第八天注資,持續時間創去年12月份以來的最長。此外,中國當地媒體報導稱,如有必要促進經濟成長,中國的財政政策可進一步擴張。

恆大股價周二一度上漲8.2%。規模相對較小的融創中國創紀錄最大漲幅,公司此前否認向政府尋求支持,其美元債跳漲。

晨星公司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包括貝萊德和BlueBay Asset Management LLP等的一些新興市場基金開始低位買入恆大美元債。

要點:

  • 融創中國美元債券反彈 公司稱從未向政府提交尋求支持報告

  • 今日論市:貝萊德和BlueBay看到恆大債券的投資價值

  • 中國恆大搖搖欲墜 許家印昔日一位牌友走向出口

  • 恆大危機襲來之際 中國央行表示要維護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 路透:深圳市政府正在調查恆大財富

  • 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歐元區對中國恆大的直接風險敞口有限

以下為最新進展:

路透:中國政府正在鼓勵國有企業收購中國恆大的部分資產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稱,中國正在鼓勵國家支持的企業和地產開發商收購中國恆大集團的部分資產。

六名知情人士告訴路透,中國中央政府不太可能以救助形式直接干預。政府希望,如果公司倒閉,資產購買安排可以抵禦或減輕可能出現的社會動盪。

中國恆大擔保的2.6億美元票據將於周日到期 公司債券兌付壓力甚於預期

在美元債未能按期付息後,深陷流動性危機的中國恆大或在不久之後的國慶假期迎來另一次債券兌付考驗。這筆之前鮮為市場注意的2.6億美元擔保債務的存在,顯示恆大所面臨的債券兌付壓力或比市場預期的更為緊迫。

彭博數據顯示,由Jumbo Fortune Enterprises Limited發行的2.6億美元、票息8.5%的美元票據將於2021年10月3日到期,因恰逢周日應順延至10月4日償付。恆大地產集團的發債文件顯示,發行人Jumbo Fortune是其合營公司。

香港金管局據稱要求銀行上報對恆大的敞口 貸款和衍生品均包括在內

據知情人士透露,香港金管局要求銀行上報對中國恆大的敞口,因擔心會對當地的金融體系帶來潛在系統性風險。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稱,香港金管局上周詢問當地銀行,並給予24個小時來回覆對中國恆大包括貸款和衍生品在內的敞口。知情人士出於保密要求匿名。

中國央行開展1000億元14天逆回購操作 今日無到期

中國央行網站周二公告稱,為維護季末流動性平穩,今日開展10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持穩2.35%。據彭博匯總數據,今日淨投放1000億元。

中國恆大事件彰顯「共同富裕」大旗下潛藏的風險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中國一直在推動「共同富裕」——意味著縮小收入差距並遏制億萬富豪。中國正在提倡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客戶、員工甚至地方政府在企業經營和利潤分配方面擁有發言權,而不是股東資本主義。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喚醒國人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前,一位億萬富翁已經在談論和踐行了。這個人就是許家印——全球負債最重的、瀕臨破產的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恆大集團的創始人。黨齡超過35年的許家印在2018年一次演講中就使用了「共同繁榮」這個口號。他曾多年位居中國慈善榜首,向醫學研究等公益事業捐贈數十億美元。

當恆大極度缺錢時,它也希望員工成為利益相關者。今年早些時候,恆大敦促他們向自己提供一筆短期貸款,否則可能沒有獎金。現在,成百上千的員工加入了恐慌的恆大樓盤買家的行列、想要索回錢款。

融創否認尋求地方政府的幫助;債券、股票跳漲

融創中國的股票和債券飆升,該開發商先前否認,向市政府提交尋求政策支持的報告,並表示運營正常。

今日論市:貝萊德和BlueBay看到恆大債券的投資價值

Sergio Trigo Paz領導的貝萊德新興市場團隊在恆大債券於9月中旬跌到不良債水平後增持了這些債券。他們的邏輯是:債務重組或是被國有企業收購的機會「相當大」,因此,這些債券的回收價值很可能會超過其目前每1美元面值約30美分的價格。

瑞銀是恆大債券比較大的持有者之一,在多個基金中的持倉為2.83億美元。晨星指出,與貝萊德一樣,瑞銀團隊也認為這些債券的價格等於或低於其回收價值。該團隊認為,即使沒有全面救助,政府干預也足以讓恆大繼續運營

路透:深圳市政府正在調查恆大財富

路透報導稱,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在信中寫道,當地有關部門已經收集了有關恆大財富的公眾意見,正徹查該公司的相關問題。

原文標題

China Adds Funds as It Seeks to Limit Risks: Evergrande Update

Most Read from Bloomberg Businessweek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