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削華GDP增長預測至4.8%
中國經濟前景難料,評級機構惠譽把今年中國GDP增長預測,由原來的5.6%降至4.8%,主因是撤銷防疫措施後所帶來的提振作用減少,加上內房行業持續疲弱拖累內需,或打擊消費者及企業信心,而且外部需求低迷,將嚴重影響出口及製造業活動;惟惠譽同時確認中國「A+」主權評級不變,評級展望「穩定」。
主權評級維持A+ 展望穩定
惠譽稱,中國長期外幣債務評級為「A+」,展望仍為「穩定」;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為「A+」;長期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屬「A+」;長期本幣債務評級「A+」。該行指出,中國可能採取額外措施,尤其是通過國家及政策性銀行提供信貸支持,預計在龐大的製造業基礎、處於全球貿易中核心地位,以及持續投資的支撐下,未來5年中國經濟表現保持強勁,料增幅略低於5%。
至於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可能面臨進一步壓力,但惠譽相信,中央政府不會出手救助,大部分的額外支持,只會為較弱地區減輕再融資風險,從而有時間優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結構。該行又提到,外商投資信心走弱,勢拖累中國外商直接投資(FDI)在2023年繼續下滑,惟高技術製造業FDI或依舊更具韌性。
今年下半年中國FDI流入將延續下降趨勢,到第四季度降幅或會收窄,因2022年疫情導致投資延期帶來的低基數,中國經濟放緩,加上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掣肘外國企業在華投資計劃;而人民幣貶值,也可能令外國公司把更多資金轉移至海外,影響其收益再投資。
惠譽認為,中國政府進一步吸引外資的最新計劃,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產生積極效果,因當中大多數措施只是重申現行政策,且需要強而有力的實施。中國評級受強勁的外部財政及經濟規模所支撐,但名義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房地產行業前景惡化,可能會帶來挑戰,並對主權資產負債表構成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