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輸才會贏

在大學抵抗普通話畢業考試的戰役,已經打敗了。敗在香港人的手上,即使是給予足夠篇幅報導的外媒BBC(英國廣播電台)的採訪,也看不到浸會大學學生把握發言機會,以族群歧視本地人的最強力理由來反對普通話畢業試。(「香港浸會大學普通話豁免試風波:爭論焦點是什麼」,BBC, 二〇一八年一月二十四日)

浸會學生要求的,竟然是豁免普通話畢業試的準則要清晰,要請校外老師來主考,要考試公平、要多些給人及格云云。(鄭松泰議員去信平機會的抗爭只是佔報導的一句,而且學生從來不徵引,學生也不徵引我提出的歧視本地華人族群的抗爭理由。)

BBC的訪問錄音報導可見,聽的明明是大學生的發言、學生會會長的發言,卻會令你覺得是語言教育中心的教師發言。如果你掩蓋了畫面,只是聽聲音,你會以為是語言中心教師在抗議校方考試準則不一致,爭取修改評分準則,而不是反對這個歧視香港本地人的考試。(BBC新聞影片:「香港浸會大學普通話豁免試風波:學生會長劉子頎現身說法」)

給大家一點政治學的學術分析吧,香港只有陳雲夠膽講。香港學生求職心切,提前進入官僚中產的技術官僚身份(bureaucracy),放棄了自己的抗爭主體身份(subjectivity)。這是香港人鬥爭失敗的原因。幾年前,黃之鋒反對國民教育,用的理由也是國民教育諮詢不足夠,一副中產官僚的口吻,他根本不是反對國民教育,而是反對國民教育推行程序有問題,只是大家自作多情。全世界都要看清楚:香港的青年人,是什麼樣的青年人?

從這場戰役可以見到,即使是學生高舉什麼香港民族論,在心裡面、在危急關頭,香港青年人從來不當香港人是一個獨立族群,香港青年人當香港人是中國人。

這幾年的社運可以見到,香港人不戰而敗,香港人以投降為戰役的目標,因為投降了、輸了,只要你佔據了代表人、召集人、發言人的位置,你就可以做明星、戴光環,顯示戰鬥過了,可以享受民眾給予的憐憫和捐助。我以後不會再輕易提出抗爭的理論和方法給香港人的了。全世界,古今中外,沒見過這麼窩囊和混帳的族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