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衰透析治療後如何配合中醫治療

中醫藥治療慢性腎病強調早期治療。如果腎病早期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病情難免發展到慢性腎衰晚期,不排除需要進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療。

透析治療能有效地解決透析慢性腎衰尿毒症患者的毒素和過多的水鈉滯留等問題,但由於透析的非生理性,透析過程和透析後還可能出現許多併發症,這些併發症的存在可能是透析不充分等原因導致,但透析併發症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這時可配合中醫辨證施治。譬如:

透析營養不良

透析併發營養不良頗為常見,多表現為倦怠乏力或納呆,面色無華,舌淡苔薄白脈細弱。臨床多屬脾氣虧虛,中醫通常配合使用八珍湯加減:黨參、茯苓、白朮、淮山、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大棗、生薑、陳皮、木香等。

調節胃口對改善營養狀態十分重要,對於消化道症狀較重的透析患者多由於脾失健運、濕濁內阻而至腹脹納呆等,治療上除了加強透析之外,調理脾胃至關重要。中藥可用健脾、醒胃、消滯之品。處方可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木香、砂仁、陳皮、法夏、黨參、茯苓、白术、雞內金、麥芽等。

併發便秘

對於便秘或透析不充分的患者則可以配合口服大黃及大黃製劑,使大便保持每日2次左右,促進毒素從大便排出;必要時可配合以大黃為主的中藥灌腸。

皮膚瘙癢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如併發皮膚瘙癢,此多屬血虛生風、濕毒浸淫。治法為養血疏風、滲濕止癢,方取四物湯加味,常用藥物為當歸、川芎、生地黃、白芍、赤芍、地膚子、白鮮皮、川萆薢、苦參、蒼朮、土茯苓、防風、徐長卿等。

透析骨痛

主要表現為肌無力、酸痛及骨痛,特別以持重骨痛為主。中醫辨證多屬肝腎不足,瘀血內阻。治以補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常用藥物為杜仲、續斷、枸杞子、牛膝、龜甲、山茱萸、丹參等。

腎性貧血

常以健脾補腎為主要治法。常用藥物為黃芪、黨參、丹參、淫羊藿、紫河車、枸杞子、白术、當歸、大黃等。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院學院
臨床部首席講師徐大基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