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調查指逾半患者一年多次急性發作求醫 患者:猶如身上有計時炸彈︱Yahoo
【Yahoo健康】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聯同多個專業團體今日(8 日)公布一項有關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及照顧者的調查。結果顯示,逾五成慢阻肺病患者在過去一年曾因病急性發作求醫,反映病情控制未如理想,進一步加重本港醫療系統負擔。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被列為本港十大致命疾病之一。衞生署資料顯示,全港有 0.5% 的 15 歲或以上人士曾被診斷患上此病,2017 年共有 1,223 宗相關死亡個案,佔該年死亡總數的 2.7%。
調查訪問近百名慢阻肺病患者及其照顧者,包括 65% 患者及 35% 家人或照顧者,年齡多為 60 歲以上。 85% 病人有吸煙歷史,當中 67% 已戒煙,56% 病人表示患病時間為 1 至 5 年,其餘為 6 至 20 年,近八成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
13.6% 患者一年逾 4 次往急症室求醫
結果顯示,39% 患者於一年內曾 2 至 3 次到急症室求醫,13.6% 更達 4 次或以上;其中逾一半最終需入院,其中 17% 更曾入院 2 至 3 次。
調查亦顯示,患者住進深切治療部後,86.7% 表示需較長時間復原,並感到體力下降或疲倦,另有 53.3% 認為獲得的康復支援不足。此外,不論患者或照顧者,均普遍未充分認識慢阻肺病的潛在致命風險,僅約半數認為該病會危及生命。
患者:感覺背住個計時炸彈
現年 72 歲的蘇先生 2019 年突然嚴重咳嗽及吐血況,最終被診斷患有肺結核,經半年治療後痊癒,但其後在肺功能檢查中被確診患上慢阻肺病,當時肺功能僅餘四至六成。他隨即戒煙並配合藥物治療,但症狀逐漸惡化,生活質素明顯受影響。
他坦言,近年來經常出入急症室,「10 次有 8 次都要入院,最嚴重一個月內要入院兩次」。曾有一次在濕地公園遊覽時突然病發,出現嚴重呼吸困難,須緊急送院,形容「感覺就像背住個計時炸彈,不知道甚麼時候會爆炸。」為減低發作風險,他近年甚少外遊,只曾到過離島和內地一次,亦不敢進行劇烈運動,只會在住所附近散步或踏單車。此外,他經常在夜間咳嗽,影響妻子睡眠,兩人需要分房休息。
蘇先生認為,社區支援仍然不足,缺乏合適的復康訓練,令病人難以有效掌握自身狀況。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社區支援服務,協助患者改善體能,以減少急性發作及避免頻繁入院,從而紓緩醫療系統的壓力。
專家倡加強公眾教育
香港胸肺基金會主席蘇潔瑩指,在冬季及流感或新冠病毒高峰期,慢阻肺病患者更容易病發,一旦入院會加重醫療系統負擔,強調治療目標是協助患者控制病情、減少發作、提高肺功能和生活質素,避免陷入反覆住院的惡性循環,從而減輕醫療壓力。
美國胸肺學院(港澳分會)主席黃慧賢醫生認為,調查反映患者及照顧者對肺功能及藥物認知仍有不足,因此在公眾教育方面,需要增強他們對病情的了解。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社工陳浚熙表示,復康會現時除提供家訪服務,亦會舉辦病人活動,協助患者了解用藥及肺功能狀況,令他們重投社區生活。他補充,未來會研究更多適合病人的服務,例如太極運動等,以幫助改善呼吸及提升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