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提升中史地位 范太倡訂標準課時

范徐麗泰認為中史科與其他「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科目有別,理應有更高的地位。

【星島日報報道】沿用二十年的初中中史科課程正進行修訂,備受社會關注。身兼全國人大常委的勵進教育中心主席范徐麗泰接受本報專訪,認為教育局應提升中史科課程的地位,要求訂立劃一的課時標準,並建議當局為具爭議的近代史議題提供教學範例,「否則只是紙上談兵」。 范徐麗泰去年牽頭成立勵進教育中心,中心運作一年,正值初中中史科課程進行修訂諮詢,范太坦言,雖然自己並非中史科教師,但不少前線教師向她反映特區政府不重視中史科,她認為既然政府把中史列為初中必修,理應有更高的地位,但如今該科卻與其他「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科目一併計算,甚至彼此瓜分課時,無法體現該科獨特性。 「不如簡單一點,講明獨立中史科每年應有多少課時,總之有合共多少小時為下限,作為一個最低的標準。」范太感概稱,當局的課程諮詢稿寫得再好,如何落實始是重點,「餅好吃與否要吃過才知道,不是師傅說好吃就是;不能保證課時,講得再好都是沒有意義。」 中史科講述的是悠長國史,范太分析傳統的教學法着重治亂興衰的史事細節,令師生均感乏味,「學生靠強記,讀得辛苦;教師因行政工作沉重,只好依賴教科書依書直說,所以教學方法應該改變。」她認為須有更佳的教學法,「比如老師可以分析一下王安石變法,當時社會出現了甚麼情況?」她認為新一代教師可以思考如何創新施教,比如通過角色扮演,增加學生對歷史的代入感。 現時不少學校略教甚至跳教抗戰後的中國近代史課題,除課時不足外,避免觸及爭議亦是主因。范太認為前線教師對近代史議題若有顧慮或欠信心,政府便要有擔當,「既然大家都覺得教近代史有困難,官方應有模範可以參考;若沒有提出來,要教師自己去想,未免要求過高;面對社會壓力,政府要身先士卒,否則只是紙上談兵。」 對於有意見認為中史科是「國民教育之本」,范太坦言學生更重要是建立歷史觀,了解國家經過盛衰與外侮的歷程,「學習歷史不會必然愛國,但憑着學習歷史,年輕人對國家認同是『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