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無得輸投資:加息買銀行股

大摩昨天唱好中銀香港(2388.HK),刺激多隻銀行股急彈,令投資者再次醒起加息買銀行股這傳統智慧,究竟此定律今時今日又是否適用?

香港勝在夠out

大摩唱好中銀香港其中一個強力理由,是受惠港銀加息,淨息差可望由低位回升,該行預計中銀香港2017及2018 淨息差分別為1.5%及1.6%,有利推高盈利上升。淨息差顧名思義,即是銀行借貸及存款的利息收入及成本差距,兩者差距越闊,銀行淨利息收入就越可觀。

步入加息周期,銀行提升貸款利息,同時亦要上調存款利息,照計一來一回未必有著數。但一如油價跌完又跌油站都不會減價,過去加息周期,本地銀行及美國銀行都會快快手加信用卡罰息、按息、企業及私人貸款利息,加存款息就大打拉布戰,息差自然手到拿來。

不過隨著美國網上金融百花齊放,競爭日趨激烈,美國大型銀行用息差賺錢的空間漸漸縮水。幸好香港在創科上勝在夠out,貸款配對平台、Bitcoin買賣平台都未成氣候,即使息率少得可憐,市民仍習慣把儲蓄放在銀行內,令大型銀行有強勁條件賺取息差。從這角度看,本地龍頭銀行如中銀香港、恆生在加息周期都能夠保持資金成本超低的獨特優勢。

一帶一路概念含金量

大摩唱好中銀香港另一理由,是此股原來潛藏一帶一路概念,足以令中銀香港由高息股轉型為增長股。要拆解此唱好理由,我們可以從兩路入手,一是中銀香港一帶一路部署的實際行動,由去年至今年初,該行已連橫收購中銀泰國、中銀馬來西亞,以及母公司在印尼及柬埔寨業務。

二是新興市場的增長威力,十年前渣打集團全力發展新興市場時,曾經歷一段高增長黃金時代,當時渣打股價便備受投資者追捧,成為媲美今日騰訊的大價股。參考渣打集團經驗,中銀香港確實有本錢利用東南亞業務網絡擴大貸款增長率,當然高增長的代價是壞帳風險同步增加,考慮追入此股的散戶,就要有心理準備隨時沽貨跳船。

求穩陣又想入手銀行股的散戶,首選仍然是恆生(0011.HK),恆生最大賣點是派息慷慨,雖然恆生管理層坦言按揭生意難做,但該行強項在於成本控制,以每名員工賺錢能力計算,該行位居藍籌第五強,遠勝母公司滙控,不過恆生現價偏貴,較適合分階段吸納。

另類之選還有大新金融,此股有點像國浩集團,大股東擅長捕捉做刁機會。近期代表作是高價出售大新人壽兼派6.6元特別息,現時該行持有的重慶銀行股份及大新銀行,均具備出售價值,難怪每隔一段時日市場便炒作此股的重組概念。始終純本地銀行股已買少見少,不過投資者憧憬大新銀行賣盤已拉鋸了五、六年,入手此股雖然風險有限,但就要有穩守一段長時間的心理準備了。